(听桥译自《经济学人》,2015年2月28日出版,原题为:“Spring Release”。为方便理解,译者为原文中观点被引用的一些人士加上了明确的头衔。)
原文出处:
在一个快速变动的地区,有一件事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统治朝鲜的黑帮王朝对普通民众的福祉全然无视。因而,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朝鲜正在推行自由化的改革举措,局面还是令人动心的。
在朝鲜,“改革”仍是一个禁忌字眼。但农村地区的新举措似乎在鼓励人们为市场而不是为国家耕种。这象征着对国有集体农场心照不宣的放弃,而以家庭耕种取而代之,并且似乎已取得了效果。去年,朝鲜种植了足够多的粮食,近乎实现自给自足,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韩国首都首尔的智库现代研究所(Hyundai Research Institute)估计,由于收成更好,今年朝鲜经济可能增长7.5%,相较之下,有十年时间,其每年的增长略高于1%。这个亚洲的烂摊子国家,有可能证明它是亚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警告所在多有。朝鲜绝少吐露有用的数据,去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未被允许进入朝鲜,进行实地核实。很多家庭依旧严重缺少食物——平均而言,朝鲜人消耗的热量是其富足的韩国同胞的一半略多(译按:原文图表略去)。但由传闻所得证据仍然显示,在这个黑暗不幸的国家,变化已经发生。
金正恩只是在三年多以前才接替其亡故的父亲金正日上台执政,之后,农业方面的试验似乎在秘密构想,并自2013年启动。最初是允许大约十二位劳工构成的团体登记成为农业生产小组,这是对大型社会主义集体农场的高效重组,这样的农场是1950年代以来朝鲜农业的一大特色。农民也被允许保留新的生产指标的30%,这是比以前高很多的份额。另外,他们可以保留(比如,到市场上售卖)指标之外的任何多余收成。之前,任何盈余都将上缴国家。
依照被称作5·30措施的一项计划,去年,那些小组被再度收缩至一个典型家庭的规模,而可保留的指标份额增加到60%。甚至家庭菜园被允许的规模也大幅扩充,从100平方米增加到3300平方米,这样的小块菜地远比为国家耕作的土地高产。对首尔国民大学(Kookmin University)长期观察朝鲜问题的学者安德烈·兰科夫(Andrei Lankov)来讲,这些对国有土地进行准私有化的新措施简直就是革命性的。
第二个试验领域是国有工业部门,相关实验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依照5·30举措,国有工厂的经理可以自行任命雇员,设定工人薪水,在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并也在那里销售部分产品。像农民一样,经理将必须向国家支付应缴纳费用。但兰科夫先生表示,那和资本主义经济中缴纳企业税并没有太多不同。
由于通过了一项新的针对经济特区的法律,朝鲜政权还在热情推动经济特区。在朝鲜组织商业培训项目的非营利团体高丽交流中心(Choson Exchange,译按:注册于新加坡)发展主管安德雷·阿布拉哈米扬(Andray Abrahamian),描述了一种在负责经济特区的官员中间“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活力和兴奋”。
朝鲜历史最悠久的经济特区是位于该国东北部、接近俄罗斯和中国边境的罗先,这里是一个出口加工枢纽,1991年设立,已衰败多年,但最近的发展是迅速的。中国公司在这里铺设的公路将其港口与中国边境连接。去年7月,连接俄罗斯货运铁路的新终端港口项目启动。在近期于首尔举办的一个商业发展论坛上,在罗先经营一家制鞋工厂的韩裔美国人马克·金(Mark Kim)表示,他的工厂生产的足球鞋在朝鲜“像薄煎饼一样热卖”(虽然他尚未赚到钱)。罗先还成为朝鲜第一个允许你拥有自己房屋的地方。
2013年以来,政府已宣布了19个更多的经济特区,这些小型枢纽的面积有2到4平方公里,经营从旅游业(中国人偶尔会前往朝鲜度假)到软件开发以及化肥和大米生产的所有业务。现在几乎每一个朝鲜城市都拥有一两个经济特区(尽管如阿布拉哈米扬所称,那些特区一直“资金不足、彼此缺乏互动”)。
之前,在2002年也宣布过改革措施。金正日宣称,将给予国有公司的补贴收回,同时农民可以在小型市场中出售任何额外产品,此举意在通过拉平国家价格和市场价格,来激发劳工的热情。但到2005年,这些措施逐步偃旗息鼓。这一次,与中国在1970年代晚期以来的经济起飞进行对比,正变得更容易。尽管其父亲是于床上安静离世,金正恩或许还是认为,他唯一的生存机会在于做出改变。一些分析家坚称,相较于其父亲,金正恩展示了多得多的改善国民生活状况的渴望。2002年诸多尝试的设计师朴凤柱(曾亲身见证中国改革的成果)已摆脱失势阴影,再度出山,目前担任金先生的内阁总理。金先生参观孤儿院和游乐场,并经常谈到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他给自己的定位是,首都平壤正在壮大的城市消费者阶层的拥护者。
但也有理由怀疑。在可以被视为新举措的做法中,最有价值的可能是,他们试图缩小这个政权兴高采烈的宣传(“高山之下,铁岭之下,荡漾着苹果海洋,美丽的百里果园一望无际。每个枝头,果实累累,好似珠玉凝成。”)与很多朝鲜人悲惨生活现实之间的鸿沟。(译按:铁岭是位于朝鲜江原道高山郡的一处山区,这里有一个果树农场,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2013年6月视察过这里;2014年6月,朝鲜媒体宣布,该农场已扩建成“社会主义的世外桃源”。本处所引的是一首朝鲜歌曲的歌词,其中文题名为“铁岭下的苹果海洋”,译文截取了网络流传的中文本,与英文原文歌词大意相同。)
与朝鲜脱北者携手的团体“自由朝鲜”(Liberty in North Korea,译按:非营利组织,总部设于美国加州,在首尔设有分支机构)的研究与战略主管索吉尔·帕克(Sokeel Park)表示,对家庭依赖国家获得全部生活必需品这一点,新一代朝鲜人绝少有什么记忆。2009年,一场灾难性的货币充公改革令小商人损失最为惨重,强化了人们对这个政权的不信任。这场货币改革甚至在那些为求生存而不得不反对国家体制的人士当中逐步灌输了一定程度的藐视。于近期脱北至韩国的年轻朝鲜城市人声称,他们一直无惧在自己的亲密朋友和家人中批评金氏家族。帕克先生表示,这一群体痴迷于偷运至朝鲜的外国媒体,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觉醒”。随着人们渴望知道的越来越多的外界信息通过DVD和U盘流入这个国家,其官方的华丽文饰与现实之间愈发格格不入。朝鲜政权中的部分人士理解这一点。在朝鲜拥有消息源的在线新闻机构“每日朝鲜”(Daily NK)国际事务主管克里斯托弗·格林(Christopher Green)表示,一些市场导向的势头意在拉近华丽文饰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它们一致。
也就是说,朝鲜政权或许不是在引领变化甚至回应变化。公共配给制的倾覆既是饥荒的原因也是结果,命令经济过去通过配给制分配包括食物在内的商品。由于配给制瓦解,非正式的贸易和走私网络以及食品黑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政权间或试图打压这样的市场,但就像重建配给制的努力失败一样,打压再也无法成功。今天,大多数人收入来源的四分之三大致源自不受管制的私人经济。詹姆斯·皮尔森(James Pearson)与丹尼尔·都铎(Daniel Tudor,前《经济学人》记者)即将出版的著作《朝鲜机密》称,几乎所有朝鲜人都过着“双重经济生活”,以他们空余时间的额外工作所得补贴少得可怜的口粮和微不足道、少至一个月一美元的国家工资。(译按:詹姆斯·皮尔森现为路透社驻首尔记者;丹尼尔·都铎于2010年至2013年间担任《经济学人》驻首尔记者,目前为韩国《中央日报》专栏作家;《朝鲜机密》完整书名为:North Korea Confidential:Private Markets, Fashion Trends, Prison Camps, Dissenters and Defectors,将于2015年4月14日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