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潭门海上民兵连:让蓝色国土意识融入血脉

移动版    时间:2015-03-27 09:43

  蓝色国土的耕耘者

  ———记琼海市潭门海上民兵连

  -本报记者张谯星

  通讯员彭长征阳宗峰

  “我们潭门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鱼,这片海就是我们的‘责任田’……”

  又要出海了。今天举行的“出征仪式”,简朴却不失庄重。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官兵们却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在琼海市潭门镇,活跃着这样一个有着辉煌荣誉的集体——潭门海上民兵连。

  爱国爱海爱国防

  “这本子上记载着17条西沙捕鱼线路,200多条南沙捕鱼线路……”老民兵苏承芬向记者打开了一本珍藏的《更路簿》,里面写满了从潭门航行到三沙各岛屿的主要航线和岛礁特征。

  一次,一名商人出高价想买他的《更路簿》。“这是见证,也是历史,岂能随便卖!”苏承芬毫不犹豫地拒绝。

  “更路簿”、“罗经”、“罗盘”……“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连队经常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连长张建堂告诉记者,每逢民兵补入、休渔期、训练期等时机,连队广泛组织学习先辈传统精神和捕鱼历史,使“蓝色国土”意识融入民兵血脉。

  黄循绵,民兵连第一任连长。他曾带领100多人分乘5艘渔船,远赴南沙捕捞作业。出海凯旋后,黄循绵带领民兵骨干不辞辛劳,组织宣传小分队走村串户到群众中进行动员,宣讲南沙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开发南沙的重大意义,发动渔民集资造船,并带头把家里正准备盖房的8500元钱全部拿了出来。

  在连队的大力宣传和民兵骨干的榜样影响下,筹资600多万元建造的第二批12艘渔船于1986年初出海,第三批23艘渔船于1987年初开往南沙……在这个人口不足3万的潭门小镇,目前参与开发南沙的渔民人数达8500多人,渔船300多艘。

  波峰浪尖展风采

  2011年8月,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作业的苏炳冠的渔船出现机械故障,失控漂流数十海里。时逢11号强台风“南玛都”北上,如不及时救助,后果不堪设想。收到求救信号,民兵王善雄等加大马力赶赴事故海域,成功将失控渔船拖离了危险海域。一次,渔民林永志在海上作业时不慎被鱼刺穿左手动脉。民兵黄培龙收到求救信号,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帮他止血后,协调船只马上将其送往医院,把林永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过硬的自救互救能力,源于平时连队扎实的训练。”琼海市人武部部长陈成伟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连队先后在南海组织渔民抗击台风、生产自救120多次,20余次执行海上紧急救援任务,抢救渔民6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3000余万元。

  兴渔惠民当先锋

  1990年代中期,国内外海产品价格不断上升。民兵何世轩敏锐地看到商机,找到兄弟何世彬、何世海一合计,增加渔船吨位,更新渔船设备,加工海产品径直销售,利润飙升。

  致富不忘乡亲。尝到甜头的三兄弟又合资成立了渔业公司,借钱给5位船主更新船上设备,组织8艘渔船抱团与香港海上市场做生意,使180名渔民手头宽裕起来。

  为丰富娱乐生活,连队积极推动当地组建“大金农民管弦乐队”,如今人员已发展到近百人,一股学文化、品生活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

  连队还与渔业合作社、渔民协会等民间团体一起,将渔民组织起来,出海作业时采取“捆绑航行的生产”模式,成立临时党小组,使渔民海上作业时遇到突发事情还能相互照应。(本报嘉积8月31日电)

  小档案

  潭门海上民兵连:1985年组建,先后20多次被总部、广州军区和海南省评为“民兵工作模范单位”、“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被誉为“爱国主义的集体”、“开发建设南沙的先锋”。(张辑)

琼海潭门海上民兵连:让蓝色国土意识融入血脉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4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