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在接受采访,谈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出现的“民营企业退场论”等模糊认识时如是表示。
资料图:林毅夫。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对于共同富裕,有人认为这下可以“躺平”“等靠要”了,也有人认为政府要搞“福利主义”了,甚至衍生出“民营企业退场论”等模糊认识。对此,中国官方已多次明确,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要实现共同富裕,第一要把蛋糕做大”,林毅夫强调,“那怎么做大蛋糕?可以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可以在一次分配的同时实现公平跟效率的统一。”
他解释,低收入群体跟高收入群体的一个最大差异是收入来源不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就业,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资本收益,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经济可以最快发展,资本积累就会最快,那么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逐渐转变为相对丰富,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如果资本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就变成相对短缺,那么劳动力工资上涨就会非常快,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就会上涨非常快,反过来讲,高收入群体的资本收益会相对降低。这样来看的话,低收入群体主要的收入来源——劳动所得工资不断上升,,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主要来源——资本的报酬逐渐相对下降,这样收入分配就更加公平。”
从效率角度来看,林毅夫认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企业的要素生产成本可以达到最低,政府如果能够再提供合适的软件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企业的总成本就会最低,在国内国际市场会有最大的竞争力。
他认为,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自己有竞争力,不需要政府补贴,这种状况下,财政税收就不用去补贴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财政税收中可以用来做二次分配的资源就会越多,可以去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去投资教育、去照顾临时失业的人群等。政府用来做二次分配的资源更多,也可以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对于第三次分配,林毅夫认为,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总会有一些在技术上面特别有能力的“天才型”企业家,他们在技术或是商业形态进行创新,可能很快就可以变成“亿万富翁”,“我相信收入到了一个程度以后,对一个人来讲只是数字,而人的追求不只是数字,还要追求社会的尊重、和谐的社会。”
“如果我们有比较合适的税收来鼓励这些极高收入群体来进行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相信会有更多第三次分配层面的捐赠活动,这样子既可以把蛋糕做大,而且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让收入分配越来越公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