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灯光,映照一年一夕的繁闹
2022 年 03 月 12 日 11:56 琼海之窗
灯笼,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每逢佳节,特别是元宵节
灯笼总能营造红火喜庆的氛围
它装点了团圆的夜
赋予了黑夜那些白昼所没有的美
近期,有网友提问
#雪容融的容不会是安陵容的容吧#
发布后一举登上热搜
雪容融小朋友
大有走红之势
上周末,北京降雪+大风+降温
一觉醒来,
窗外头白茫茫一片,
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
秒变“雪容融”。
网友又纷纷表示:
“雪容融登场啦!”
“满大街都是雪容融!”
古人称入夜为“宵”,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夜,便是“元宵”。
元宵的习俗,除了吃吃喝喝,最值得期待的就是赏灯。这一天,人们放下堆积的琐事,去灯市里潇洒一回。因此,元宵节也称“灯节”。
明《南都繁会图》(复制品)中的鳌山灯。摄影/朱子浩
早期的花灯,是以竹、木、藤条、麦秆等编制出主体框架,用铁丝等金属固定,再将麻织成的粗布蘸湿,贴在灯笼外。光这样当然不够牢固,还需要以胶水——猪皮鳔胶,糊住各个接口处,晾干。这是纱灯的雏形。富人家用上等丝织品贴在外面,比粗布灯更透亮华美。后来,匠人们推陈出新,清人顾禄《清嘉录·灯市》记载:“腊后春前,吴趋坊、申衙里、皋桥、中市一带,货郎出售各色花灯,惊奇百出……其奇巧,则有琉璃球、万眼罗、走马灯、梅里灯、夹纱灯、画坊、龙舟,品目殊难枚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