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治淮安澜 人水共生

移动版    时间:2022-03-22 16:52

  千里淮水,浩浩汤汤。淮河曾因水害频发,一度被百姓称为“坏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淮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70多年来,淮河如何从大水泛滥变大河安澜?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你回顾淮河沿岸人民追梦安澜的艰苦历程,探寻人水共生的密码。


  “爹也盼,娘也盼,只盼淮河不泛滥……”这是沿淮河地区曾经流传的一首民谣。从大禹治水开始,历朝历代做过努力,,但都难以有效治理淮河水患。


  1950年,淮河再次遭遇大洪水。由于水势凶猛,受灾人口共990多万。同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新中国治淮自此拉开序幕。


  为了确保淮河中游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大动脉的安全,1953年建成了王家坝闸。它与蒙洼蓄洪区一起,为淮河中下游筑起了一道防御洪水的坚强屏障。


  2020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泄洪。2020年汛期,淮河无一人因洪伤亡,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编制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全面推进新时期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


  未来,淮河沿岸人民将继续提升淮河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强化河湖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编辑:商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0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