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提倡夫妻分房睡!分到老!
2022 年 04 月 02 日 09:01 琼海之窗
快来相互监督早睡早起,共同守护发际线,坚持打卡还会收获惊喜小礼物哦~过去几年,我们分享了大量的居住实例,讲述了很多居住故事。在顶级学区房给娃造“书墙”,打造无电视客厅;为享受高质量同居生活,夫妻俩分房睡;经常加班,独居996人士直接在家做酒店式大套间;三代六口人住82㎡,非但不局促反而其乐融融......各有特色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块块碎片,构成了当代人真实的居住图鉴。我从中精选了7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看看不同的家庭结构和居住需求下,他们所做的取舍。这些选择或许和你的经历类似,但也有可能让你眼前一亮,为你打造好住的家带来一些思路。夫妻分房睡觉曾经记得是爷爷奶奶备的习惯,在卧室足够用的情况下,两人选择分开住,可以让老人的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很多人表示,如果不能分房睡,也可以尝试分床睡或在客厅放沙发床,因为队友打呼噜、翻身频繁非常影响休息。对于即将退休、身体和精神状态尚优的台湾高雄夫妇来说,他们决定在入住新家的一刻,就各自拥有一间睡房,享受独立而融洽的生活状态。
设计师把原来的布局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不必要的空间都拆掉,为两夫妻保留了两间带独卫的卧室。妻子的房间用浅绿色装点,卫生间设计了淋浴房的同时,还增添了梳妆台。丈夫房间使用了浅咖色装饰,同样配备的淋浴房里,细心设计了结实的隔板,在淋浴时可以坐着减少体力消耗。拆改后客厅也变得更加通透,开放式厨房、沙发区、读书角都能满足两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当彼此的需要独处的时候,回到房间关上房门,两人可以自在独处,不失为一种永远保鲜的相处方式。居住在今天的意义不再那么单一,如今的职业对在家办公有着更广泛的需求,“职住一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阔绰的大户型来说,有间独立书房不是稀罕事,可寸土寸金的一线小户型想要职住一体,就得靠“挤”。有的家庭干脆选择压榨餐厅的剩余价值,用餐之余,在餐桌上办公。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更建议你单独划出区域,做半开放式办公区。高小姐的家,就是宁可舍掉一块客厅面积,也要做像模像样办公区的典型。在金融行业工作的高小姐和身为工程师的丈夫,都需要偶尔在家办公。原户型是个两居室,一间作为两人的卧房,另一间则计划着为将来的宝宝预留,在没有空房的情况下,两人和设计师协调的最终办法是:划分出一块客厅区域。7米宽的大横厅被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三分之二分别布置餐区和起居区,与厨房连成完美的LDK。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用来做开放式办公区。办公区安排在入户处会受主人出入的影响,所以就用好看的拱形玄关隔绝在后面,在风水上也更合理。
一把好用的人体工学椅,给长时间专注办公带来很高的舒适度。最重要的是,和曾经那种独立出来的书房不同,半开放办公区和LDK的串联,不沉闷、不封闭。一人在办公,一人在沙发上看书,对于认同“工作是生活一部分”的家庭来说,这种区域间的畅通无阻,更符合当代生活的情境。那些隔段时间就吵着要回归山野,过隐居生活的人,如今怎么样了?我身边很多对这种想法抱有严肃态度的朋友,也大都无法付诸实践。因为涉及到现实层面,购物、交通、网络、社交关系都要纳入考虑,离开城市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但如果能在城市里选择一个有院的房子,精心设计景观,那基本也可以搞出点隐居效果。前提是别种菜。「理居设计」曾为厦门夫妻俩改造的家,就在城市里守住了一片好景,整体规划更是有些“大隐于市”的态度。这个家是规矩的两室一厅,两人带着猫咪住在这里,空间阔绰有余。这里最初让人一眼就忘不掉的,是混合了中式、日式元素的装饰风格,圈椅、罗汉床、茶台都是从上一套老房子里搬过来的。和遍地开花的北欧、法式风格不同的是,它不时髦,却尽显大气。而要说更出彩的,是阳台外风光无限好的日式庭院,它完全有别于国人处理院子的方式。国内多数一层院子,最后都拿来造假凉亭、菜园、或者变杂物堆,夫妻俩则选择还给院子观景的性质。在三折推拉门外,脚下的防腐木地台占据了整个院子的二分之一,剩下部分全用日式造园法,布置了景观。竹条围挡的院子彰显了日式庭院的雅致,石板路方便在院中活动。在夏季的傍晚或有初雪的冬季,地台上放好小桌和蒲团,再沏上一壶茶,城市生活中少有的醉人景观,都可以尽收眼底。日式庭院都有一定的维护成本,但是却比种满了植物的院子好维护,也更适合小面积。不过无论怎么说,在繁忙的生活里有心慢下来,在城市天际线下守护一片风景,也是一种极大的魄力。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与儿女、老人同住,貌似是可以周全照顾全家老小的事。但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放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很难让每个人都住得好。难不代表没可能,人多住在一起的主要痛点就是:卫生间使用、收纳和隐私。如果能安排好这三点,那么挤在一起也幸福感爆表。「知行合一」的设计师鹿可可为一家六口改造的住宅,通过拆解、融合需求,让两室一厅一卫变三室一厅两卫。原户型中只有一个卫生间,为了让一家人在使用上不冲撞,设计师把原来卫生间拆掉,利用户型的一个逼仄夹角做了一间应急卫生间。并通过共用一个下水管的办法,在隔墙长辈房里面划出一块干湿分离的卫浴。更里面的空间用来做了独立马桶间、独立淋浴间,可以避免早高峰的时候产生碰撞。因为家中有两个孩子,房间住起来不够,所以将原厨房改造成有上下床的儿童房。这里体现了隐私性问题,但对于还没到青春期的儿童来说,暂时住在一起的规划,更加促进陪伴和相处。有关收纳问题,设计师则是在空间中尽其所能在客厅卡座、餐厅卡座后方、和阳台分别做了全面的收纳空间,让六口人的日用品都能塞下。原先餐厅和卫生间之间的非承重墙被拆除,改成了能满足多人用餐的空间。在巧妙的排布下,这个家让空间利用率达到了极致,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一家人就是在这样的空间里面其乐融融。近几年有一种给孩子大打鸡血的行为,被称为“鸡娃”,一些喜欢鸡娃的父母,为了催促孩子成长,无所不用其极。但我觉得给娃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成长环境,好过各种无下限的打鸡血行为。比如尝试做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无电视客厅,淡化蚕食精神的娱乐方式,也可以着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处处都有让孩子想学习的氛围...这个“人均爱读书”的四口之家,是典型的高知分子家庭,女主人是北大的老师,男主人是IT行业从业者,两个孩子分别都在上小学。改造设计没有涉及大拆大改,家中最大的亮点,除了将原客厅去掉一块作为多功能室以外,就是客厅舍弃了电视。一家人只有在偶尔有需要时,才会拿来投影在墙上观看影片。所以沙发后面的墙上,摆放的都是小朋友的书,开放式书格方便寻找书籍以及随手取放,常用常翻,也不涉及严重的积灰问题。餐桌和客厅之间是开放式的,在用餐之余餐桌就是小朋友的创作地,在上面写字、画画、做游戏,家中墙上的挂画都来自姐弟俩。在玄关处的一面黑板墙上,粉笔画创作的全家福由一家四口共同完成,生动的小细节,也表现了温馨感和凝聚力。夫妇二人有意将家打造成一个“不会过度娱乐化”的地方,希望孩子们获得快乐的途径来自阅读、思考和创作,他们相信好的环境就是最贵的教育。子女常年在外奔波,父母已年迈,“适老化家居”建立在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洞察上,从硬装到软装上都要将更加人性化的细节考虑进来。设计师王晨为天津的一对儿老夫妇设计的家,展现了适老化家居的可能性,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适老化优秀案例。这对老夫妻,已经在这里度过了30余年,由于女儿出嫁不能继续和老人同住,她就决定将房子进行改造,让父母住得更便利。客餐厅一体化设计,用沙发作为休闲区和餐区的分割线,减少墙体对动线的干扰。为了满足老父亲对于手工的喜爱,客厅设计了可以隐藏的工具收纳空间,更安全也防落灰。厨房选择了不锈钢墙面,对于老人来说更加容易清洁,地面贴了全抛釉瓷砖,对老人来说更防滑。卫生间曾经是蹲便,,对老人来说很不友好,就改成了坐便。并通过划分干湿区,在淋浴区墙面安装无障碍拉手,排水快的条形地漏,防止老人在使用时滑倒。左图:台盆选了进口无障碍设计产品,长条孔状方便拉握而设计整体的黄绿色调,加上很多90年代的老物件,也符合了怀旧的需求,因此这里成为老人最贴心的住处。独居的奢侈可能是很多人所向往,在有条件住进大空间的情况下,把空间通过合并、改变功能等方式来迎合自己的需求,更是能让独居生活的个性化尽情展现。想要衣帽间就别留空房间,不常下厨就简化厨房,一人住根本用不上多人位沙发,那就组合单人沙发,偶尔来人了也够用,不必为了一年只有几次的亲朋好友拜访而买单。像家芝Studio为李先生设计的家,就非常遵从自己的需求,彻底拿捏了高质量独居生活。房子改造之前是个四室一厅两卫,因为李先生的居住需求,是希望有单独的空间睡觉、办公不被打扰,因此就通过拆掉原先挡光的厨房,将其变为卧室。将不需要的墙体拆除之后,就形成了由南向北的一个畅通的空间,床铺被安排靠南的窗户。床边用长虹玻璃围合出一片办公区,即便房间是开门的状态,也不会打扰到室内的办公状态,这样当父母或朋友来时,李先生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办公。穿过办公区是主卫,通过玻璃隔断划分的干湿区能满足淋浴、如厕和洗手池,空间的风格也如同轻奢酒店一般。在这个家里,李先生实现了办公自由,住进了自己心仪的“套房式”的家。以上介绍的家,虽然只是众多生活方式中间的微小一部分,却重新书写了生活的无数种姿态,让我们看见了取舍背后,对于好生活的信念与热情。在评论区告诉我吧,也欢迎分享你的居住故事。另外,喜欢这篇别忘了点个【赞+在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