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移动版 时间:2022-05-12 05:16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国际场合的演讲、讲话、致辞、发言等重要文稿136篇。现将这两卷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这次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演讲深入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立场主张。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是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演讲总结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把对方的发展视为自己的机遇,都在积极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加强核安全既是我们的共同承诺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是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发表的讲话。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是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欧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是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亚洲人民对和平稳定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携手应对安全挑战的需求更加迫切。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是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讲话概括了丝绸之路精神,并首次集中阐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努力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是2014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巴西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主旨讲话的主要部分。讲话提议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优化亚洲区域合作,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
《共襄区域合作盛举,共创亚太美好未来》是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的主要部分。指出,亚太的未来,正处在关键的路口。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是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五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强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
《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是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的一部分。指出,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为此,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此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坚持经济上合作共赢;坚持文明上交流互鉴;坚持安全上守望相助;坚持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中方愿在未来三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是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是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埃及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着力点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承担国际责任义务,扩大同各国利益汇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
《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演讲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信念、立即行动,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是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一七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强调,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勾画合作愿景,踏上新的征程》是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这些都是金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五国历经十年合作凝聚的共同价值追求。金砖合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要深化金砖合作,勇担金砖责任,发挥金砖作用,拓展金砖影响,努力让金砖国家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
《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2017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举行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未来。面对新的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共同建设广泛的发展伙伴关系,开辟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是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是2018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指出,中非要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是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二〇一九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热爱自然情怀、科学治理精神、携手合作应对,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强调,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没有退缩,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疫情还在蔓延,防控仍需努力,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讲话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讲话呼吁,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指出,我们要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强调,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是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二一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指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推进抗疫国际合作》是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全球健康峰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责任,同时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调,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中国得到很多国家支持和帮助,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将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是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方向,担起历史责任。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强调,办好中国的事,让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是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讲话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是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的五十年,是中国和平发展、造福人类的五十年。这五十年,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在风云变幻中把握中国前进方向,书写了中国以及人类发展的壮阔史诗;始终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始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践行多边主义,中国同联合国合作日益深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发展进步力量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命运与共,共建家园》是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方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2719-1.html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这次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演讲深入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形势的看法和对国际关系的立场主张。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是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演讲总结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把对方的发展视为自己的机遇,都在积极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方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加强核安全既是我们的共同承诺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进程,核能事业发展不停步,加强核安全的努力就不能停止。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人民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是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发表的讲话。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选择,我们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是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欧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是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亚洲人民对和平稳定的渴望更加强烈,对携手应对安全挑战的需求更加迫切。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是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讲话概括了丝绸之路精神,并首次集中阐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出,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努力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是2014年7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巴西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主旨讲话的主要部分。讲话提议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是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优化亚洲区域合作,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
《共襄区域合作盛举,共创亚太美好未来》是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的主要部分。指出,亚太的未来,正处在关键的路口。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是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一五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强调,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
《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是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致辞的一部分。指出,中方将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朋友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为此,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此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坚持经济上合作共赢;坚持文明上交流互鉴;坚持安全上守望相助;坚持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中方愿在未来三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是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具有重大意义,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倡议成立亚投行,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是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埃及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着力点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合作格局,承担国际责任义务,扩大同各国利益汇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方愿同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
《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是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演讲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信念、立即行动,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是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二〇一七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强调,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勾画合作愿景,踏上新的征程》是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这些都是金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五国历经十年合作凝聚的共同价值追求。金砖合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要深化金砖合作,勇担金砖责任,发挥金砖作用,拓展金砖影响,努力让金砖国家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
《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2017年9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厦门举行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上的发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未来。面对新的形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同舟共济,坚定信心,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努力实现更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要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落实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共同建设广泛的发展伙伴关系,开辟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是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携手共命运,同心促发展》是2018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二〇一八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指出,中非要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是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是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二〇一九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繁荣、热爱自然情怀、科学治理精神、携手合作应对,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强调,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2020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指出,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没有退缩,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疫情还在蔓延,防控仍需努力,要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讲话宣布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讲话呼吁,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是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指出,我们要解决好这个时代面临的四大课题: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克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缔造人类美好未来。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强调,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各国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无论是应对眼下的危机,还是共创美好的未来,人类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是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二一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指出,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中方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要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坚守正义,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强调,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推进抗疫国际合作》是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全球健康峰会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指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是国际社会的首要任务。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扛起责任,同时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调,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中,中国得到很多国家支持和帮助,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将继续支持全球团结抗疫。
《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是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方向,担起历史责任。要担负起引领方向的责任,把握和塑造人类共同未来;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担负起完善治理的责任,不断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强调,办好中国的事,让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同各国政党一起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是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每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必须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必须战胜疫情,赢得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斗争;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必须加强团结,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必须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讲话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五十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是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出,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的五十年,是中国和平发展、造福人类的五十年。这五十年,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在风云变幻中把握中国前进方向,书写了中国以及人类发展的壮阔史诗;始终同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始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践行多边主义,中国同联合国合作日益深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发展进步力量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命运与共,共建家园》是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同志以视频方式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三十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方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家园,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