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移动版    时间:2015-04-16 17:43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来自省琼剧院的退休音乐师黄兹合先生在辅导乐队演练。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村民王诗选(左)是乐队最早的组织者,他年青时就喜欢玩乐器,几十年来乐此不疲。

  海南新闻网12月11日消息:2005年12月3日上午,琼海市潭门港码头。

  悠扬的乐曲在港口回荡,听众聚成一堵厚墙。一打听,原来是潭门镇潭门村委会浪花乐队在演练。

  浪花之名因何而来?当然离不开大海。

  潭门是海南岛东部著名渔港,在浪花乐队诞生之前,渔民们上岸后的休闲娱乐,大多就是打打麻将喝喝茶。浪花乐队的出现,改变了相当一部分渔民的生活。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刚从学校出来的渔家姑娘也加入了乐队,《渔家姑娘在海边》是姑娘们最爱唱的歌。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青年学生也来加盟。

  渔民们告诉记者,浪花乐队的前身是孟仔园乐队,创始人为潭门人王诗选、符永珍,原来纯粹自娱自乐。没钱买笛子,砍支竹子截下一小段,凿几个眼就成了;缺钱买小鼓,抓只青蛙剥了皮,贴上圆筒就成了;甚至一些能敲出声音的盆盆罐罐,在他们看来也是乐器……

  从此,乡亲们的婚丧嫁娶,乡镇的文体活动,都多了一队制造热闹的人马。乐队也从五六人发展到十二三人。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潭门村委会领导慧眼识珠,将乐队“收编”到村委会名下。乐队成员暴涨到42人,正式更名“浪花乐队”。乐队成员既有七旬老者,也有十来岁中学生,平均年龄近五十岁。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12月3日上午,浪花乐队在渔港岸边为回港的渔民和过往群众演奏节目。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乐队成员喜欢站在大海边,迎着海风伴着海浪练习演奏。

  潭门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王书南完全算得上“发烧友”:在乐队中,他既是萨克斯管吹奏者,还是乐队总指挥。

  乐队成立之初,许多人连乐谱都看不懂,奏出来的音符也很不协调。原海南省琼剧院退休乐师黄兹合获悉此事,不计报酬亲自到场辅导。精通各类民族乐器的黄老,几个月下来就把乐队端上了台面。

  采访中,我们还听说了浪花乐队的一些故事:乐队成员冯关勇、李莲燕是一对夫妻,俩口子过去都是文艺骨干,像这样的“夫妻档”,目前乐队里就有3对;二胡乐手麦华强9岁的孙子麦华杰也在爷爷的影响下拉起二胡,仅几个月就像模像样的拉起几首曲子,成为乐队的后备军;受浪花乐队的感染,有时在潭门港停留的外地渔民,也忍不住上岸来放声高歌……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孙子麦华杰和爷爷在进行二胡二重奏,母亲和奶奶是忠实观众。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浪花乐队在潭门港码头的演练吸引了不少观众。

  单单演奏民乐,许多乐队成员感觉不过瘾,又开始学习起管弦乐,并多方筹资买来10万元的乐器。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何勇,课余时间义务给乐队当辅导员。如今乐队每周五都要集训,潭门港码头入口处那个经销旅游纪念品的店铺,据说就是乐队聚会点。《渔家姑娘在海边》、《西沙,我可爱的故乡》等歌曲的优美旋律,经常在码头飘扬。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浪花乐队时常乘船在浪花里穿行。

琼海潭门镇浪花乐队素描:"浪花"里飞出欢快旋律--南海网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器乐老师何勇在辅导乐队。

  也许,“浪花”乐队只是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许她只是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但她确实给潭门渔民原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