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張仕榮: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與中國的戰略定力

移动版    时间:2022-06-07 02:52

原標題: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與中國的戰略定力

張仕榮: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與中國的戰略定力

2014年5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出席學員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講,特別談及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應該承擔的所謂“領導”角色,“美國必須永遠(處於)領導(地位),如果我們不領導,沒有別人會來領導”。“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美國是否會領導,而是我們怎麼去領導——不只是保障我們的和平與繁榮,還包括將這種和平與繁榮傳播到全球各地。”這是對奧巴馬主義的又一次集中闡釋。

正確認識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

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建構出來的概念,一方面美國要有基於自身國力領導世界的意願,另一方面又涉及他國的認知與利益兼容。

目前看美國仍然具有領導世界的軟硬實力,當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匹敵。美國國內GDP總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根據世界銀行和美聯儲的數字,2000年時美國GDP為9.9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32.3萬億美元的30.8%。2007年,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GDP增長放緩,僅為2.2%﹔2008年,美國GDP增長1.3%,創5年來最低水平,全年GDP達到14.33萬億美元﹔2013年美國GDP增長1.9%,GDP總量達到15.4萬億美元。同時由於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對沖作用,因此美國受到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遠遠低於歐盟內部一些經濟體,同時美國早年在經濟發展領域積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經驗,包括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核心的科技政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等一攬子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綜合措施,使美國率先登上了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新經濟”的戰略平台。

2008年6月12日,美國蘭德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在科技領域仍然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美國在科研開發方面的投入佔全球的40%,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受到聘用,全世界排名前40名的大學有3/4在美國。

當前,奧巴馬政府正在呼喚美國實體經濟的回歸,特別是2012年美國頁岩氣產量井噴式增長近20%,達到2000多億立方米,這改變了美國能源供應格局,使該國進口天然氣和LNG量大幅度下降。而以低能源為基礎的低綜合成本,使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優勢正在提升。以美國基礎化工行業的全球競爭力為例,2008—2009年還幾乎位居末席,今天則成為世界最強。美國能源獨立性為其對外政策特別是能源政策調整提供了可能。因此,頁岩氣革命使美國在復雜的相互依賴的能源博弈中具有更為優越的地位和討價還價的能力。

美國的軍力在全球范圍的壓倒性優勢地位仍在,並且是現有的全球安全體系的強有力支撐者,未來很長時間內都看不到顛覆性挑戰。

更重要的是,美國不但具有公認的超強硬實力,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全球服務於以其霸權為主導的國際制度和機制架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中居於核心地位,通過主導出台一系列有利於自身的國際貿易和金融規則,使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飽受“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的波及而被邊緣化。

此外,美國的族群融合也令世人矚目,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美國有色族裔在參與美國政治生活的積極性方面迅速提升。200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所公布了關於民族自豪感的全球調查結果。在34個被調查國家和地區中,美國人排名第一。這項調查的負責人湯姆·史密斯稱,研究顯示,美國公民的自豪感最強。在被問及是否更願意當本國國民而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國民時,75%的美國人表示強烈認同,是比例最高的。

今天,不但好萊塢電影、美國快餐、美國高等教育風靡全球,美國也一直試圖將自己的文化作為所謂“全世界的福音”加以推廣。冷戰期間和冷戰后,美國政府一直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設立了各種各樣的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專門負責執行向海外推行其文化與價值觀,特別是美國把自己的軟實力濃縮為“自由、民主、人權”,在軟實力對外輸出領域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戰略架構和執行體系。

美國鞏固了世界第一的綜合實力之后,對於領導世界這一核心目標毫不諱言,特別是在蘇聯解體后,美國認為華約和北約兩大陣營之爭已經隨著美國的勝利而走向“歷史的終結”。1994年克林頓政府提出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正式確認了冷戰后美國對外戰略為“參與和擴展戰略”,提出冷戰后美國對外戰略的總體目標是維護和加強美國的領導地位。而當前奧巴馬在闡述美國承擔“世界領導”角色時包含了四點要素:在美國核心利益受損或民眾生命受到威脅時動用武力﹔轉變反恐戰略,與恐怖組織尋求立足的國家展開更有效合作﹔繼續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聯合國等機構維護和強化國際秩序﹔繼續在全球推銷所謂“民主”和“人權”。

既然當世界領導就要承擔全球責任,美國雖然堅持維護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但是對於承擔耗費巨大國力的全球責任方面已經力不從心,尤其是美國在本世紀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中損失慘重,僅僅靠美國所秉承的國際道義根本擋不住美軍撤退的腳步。美國特別不願意付出相當代價再進行全球干涉,在敘利亞內戰及俄羅斯干涉烏克蘭等一系列國際事件中,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被美國的批評人士認為軟弱可欺,並指責美國群龍無首。當前,奧巴馬一直在以自己“非軍事”特色的外交政策辯護,回應美國國內以及盟友對他在諸多事務上不夠強硬的批評。此次演講中,他反擊道,軍事行動不能成為每場危機的治病良方,應通過全球協作增強美國的影響力。

總而言之,美國的領導是單邊領導,不管是小布什時期的強勢反恐,還是今天奧巴馬政府的巧實力外交,美國任何一項外交政策的變化,都是圍繞其國家利益進行,這也是美國多年來為確保國內能源安全在海灣地區和中東地區異常活躍甚至大打出手,但是對於非洲一些地區的部族沖突甚至引發的戰亂、瘟疫、飢荒視而不見的原因所在,因為美國實在耗不起繼續承擔“全球領導”責任了,而具體到每一項外交行動都需要其綜合國力的強勁支撐。當然,今天美國雖然國力衰弱了,但是仍然可以穩坐全球第一把交椅,不僅僅在於其他國家的實力不濟,而且在於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看到“全球領導”這個頭兒確實不好當。

中國要有戰略定力

當前,中國的國力迅速提升,同時面對一片“捧殺”中國的輿論氛圍,中國要保持清醒的頭腦。2013年中國GDP總量8.3萬億美元,實際增長率為7.8%,新增9558億美元,中美GDP差距縮小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到2016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讓美國黯然失色,而國內民眾對於中國GDP總量即將世界第一而備受鼓舞,“中美共治世界”等提法經常見諸報端。但是,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按2011年中國政府提高后的貧困標准(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每年),中國還有1.28億的貧困人口,佔農村總人口的13.4%,佔全國總人口近1/10。

中國必須具有戰略定力,抓住用好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遇到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嚴峻考驗,鄧小平提出了“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其中鄧小平特別強調:“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也永遠不當頭。”“決不當頭”的方針體現了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使到今天,中國仍然不能也不必挑戰美國所謂的全球領導地位,除了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之外,應以靜心發展和苦練內功為上策,不與美國進行實質性對抗。中國在新時期仍然應該堅持韜光養晦,不當頭,不爭霸,這應作為一個長期性的基本國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急劇上升,美國對華政策的搖擺幅度也隨之增大,美國國內各種勢力對華政策的爭論與矛盾顯露無遺,所以中美關系的波折在所難免。美國亨利·盧斯基金會副主席特瑞·羅茲指出:“當中國國力衰微、疆土分裂時,中國在美國的形象往往比較正面﹔但是當中國強大起來並開始具備外向發展的潛力時,美國的中國形象則趨於負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4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