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渝水奏响奋进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重庆篇
移动版 时间:2022-06-19 2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总书记指引下,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崭新风貌昂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这是从重庆南岸区南山上拍摄的重庆城市风光(4月13日摄,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华溪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在已脱贫户马培清家中,总书记看谷仓、进厨房,详细询问生活、收入情况。院坝里,总书记还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等围坐一起,促膝交谈。
这是2020年12月31日拍摄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马培清。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随后,在重庆主持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总书记特别关心‘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嘱咐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马培清告诉记者,过去一家人在“鸡窝地”里找口粮,靠天吃饭,这些年不仅脱了贫,在家门口还搞起旅游接待,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3年多来,当地干部群众狠抓产业振兴,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果蔬经济等特色产业;为延伸产业链,深挖当地养中蜂的传统,打造中华蜜蜂小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重庆市忠县新立镇柑橘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沿着总书记指引,重庆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截至2020年底,全市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两次赴渝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重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脉定向:
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2019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重庆持续夯实振兴之基,积极作为、接续奋斗: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全面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动能;建成“四好农村路”8.7万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
5月19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村民在查看脆李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提速构建“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重庆主城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成效初显。城乡融合、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汽笛长鸣,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首发。依托这条通道,重庆及周边货物可通过水铁公海联运进入印度洋……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叮嘱要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绿色智能港口、完善多式联运、拓展口岸功能,果园港已从传统内河港口,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中转站’。”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贤丹说。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一手抓物流通道拓展,提高中欧班列运能,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破解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难题;一手抓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等协同发力。近5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17亿美元,在渝世界五百强企业达312家。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这是6月16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拍摄的长安汽车两江智能工厂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技术领军人才揭榜挂帅,围绕半导体显示技术创新迭代和高端显示普及应用持续推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不负重托,奋力攀登。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推动下,2020年以来,重庆与四川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正联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速建设成渝科创走廊;推动产业协作,合力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一个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正加快崛起。
这是5月2日拍摄的京东方(重庆)创新中心项目施工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生态,在重庆考察期间深刻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是4月10日拍摄的长江瞿塘峡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重庆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
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嘉陵江畔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语花香、绿意盎然,“镶嵌”于山间的一个个湖泊碧波荡漾。
过去缙云山上农家乐私搭乱建突出,保护区遭到“蚕食”。2018年,重庆全面启动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拆除违法建筑,补植抚育树种,实施生态搬迁……这几年累计修复绿地30多万平方米。经过系统修复,缙云山保护区“绿肺”功能得以恢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重庆始终将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抓好护山、治水、禁渔等,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6月4日,游客在重庆缙云山游览。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年来,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治理面积超过2200公顷;累计整治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排污口3400多个;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74个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5%……
这是6月5日拍摄的重庆广阳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今年,重庆进一步提出巩固“治水”成效,让更多水域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力争用10年时间营造林315万亩;因地制宜发展山地农业、生态旅游……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更加彰显。
(来源:新华网)
【编辑:符樱】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5407-1.html
这是从重庆南岸区南山上拍摄的重庆城市风光(4月13日摄,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华溪村,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在已脱贫户马培清家中,总书记看谷仓、进厨房,详细询问生活、收入情况。院坝里,总书记还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等围坐一起,促膝交谈。
这是2020年12月31日拍摄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马培清。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随后,在重庆主持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总书记特别关心‘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嘱咐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马培清告诉记者,过去一家人在“鸡窝地”里找口粮,靠天吃饭,这些年不仅脱了贫,在家门口还搞起旅游接待,有了稳定收入,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3年多来,当地干部群众狠抓产业振兴,依托良好的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果蔬经济等特色产业;为延伸产业链,深挖当地养中蜂的传统,打造中华蜜蜂小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重庆市忠县新立镇柑橘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沿着总书记指引,重庆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截至2020年底,全市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两次赴渝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为重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脉定向:
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2019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重庆持续夯实振兴之基,积极作为、接续奋斗: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全面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动能;建成“四好农村路”8.7万公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
5月19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村民在查看脆李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提速构建“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重庆主城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步伐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成效初显。城乡融合、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这是5月24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一带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汽笛长鸣,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首发。依托这条通道,重庆及周边货物可通过水铁公海联运进入印度洋……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叮嘱要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几年,我们着力打造绿色智能港口、完善多式联运、拓展口岸功能,果园港已从传统内河港口,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中转站’。”重庆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牛贤丹说。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一手抓物流通道拓展,提高中欧班列运能,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破解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难题;一手抓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等协同发力。近5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17亿美元,在渝世界五百强企业达312家。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这是6月16日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拍摄的长安汽车两江智能工厂作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始终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技术领军人才揭榜挂帅,围绕半导体显示技术创新迭代和高端显示普及应用持续推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不负重托,奋力攀登。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推动“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怀推动下,2020年以来,重庆与四川携手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正联合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速建设成渝科创走廊;推动产业协作,合力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一个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正加快崛起。
这是5月2日拍摄的京东方(重庆)创新中心项目施工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长江生态,在重庆考察期间深刻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这是4月10日拍摄的长江瞿塘峡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重庆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
位于重庆中心城区、嘉陵江畔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语花香、绿意盎然,“镶嵌”于山间的一个个湖泊碧波荡漾。
过去缙云山上农家乐私搭乱建突出,保护区遭到“蚕食”。2018年,重庆全面启动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拆除违法建筑,补植抚育树种,实施生态搬迁……这几年累计修复绿地30多万平方米。经过系统修复,缙云山保护区“绿肺”功能得以恢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重庆始终将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抓好护山、治水、禁渔等,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6月4日,游客在重庆缙云山游览。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近年来,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全面完成,治理面积超过2200公顷;累计整治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排污口3400多个;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74个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5%……
这是6月5日拍摄的重庆广阳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今年,重庆进一步提出巩固“治水”成效,让更多水域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力争用10年时间营造林315万亩;因地制宜发展山地农业、生态旅游……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更加彰显。
(来源:新华网)
【编辑:符樱】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