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10年深山支教,这位南大毕业生“无编”“有梦”很快乐

移动版    时间:2022-07-07 09:37

  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放弃工作,找到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山里支教。让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待就是十年。
  他说:“乡村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倔强与特质,应立足于泥土和草木。能够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通过自律地劳作获取精神自由,能够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从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我心满意足。
  来源:7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谭元斌、乐文婉
  7月的武陵山区,入夜,月光如水,万籁俱寂,吱吱虫鸣透窗而来。
  这里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一天的辛勤工作后,支教志愿者袁辉晚上十点仍独自待在高坪镇望坪初中的办公室,翻阅考卷、查阅书籍、准备课件。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后休息,已成他“雷打不动”的生物钟。
  2012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阳光帅气的袁辉坐上开往武陵山区的列车。让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曾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山里,他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来,袁辉辗转于恩施多所学校,教授语文、历史、地理、心理健康、美术、音乐等科目。最忙碌时,一周要上30多节课。而志愿者的身份,意味着他并不能像普通教师一样每月领到工资,只是偶尔能收到些补助。
  尽管如此,回望这段经历,袁辉说:“能够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通过自律地劳作获取精神自由,能够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我心满意足。”


  2022年3月7日,袁辉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为学生上诗词鉴赏课。(受访者供图)
  西行寻梦,做“拐杖教师”的另一副“拐杖”
  时针拨回2012年,24岁的袁辉站上了人生的岔路口。毕业前夕,他的导师写了封亲笔信,推荐他到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面试后,总编辑对他很满意。但回去的路上,袁辉犹豫了。“当支教老师,是我从高中开始的梦想。”
  高中时,“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在袁辉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为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高分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徐本禹放弃在武汉升学的机会,到贵州山村支教。“而且,我也一直想有机会施展我的教育理念与理想。”他说。
  一番考量后,袁辉决定听从内心的声音。他首先联系了几所四川的学校,但出于各种原因吃了闭门羹。“在火车上,我想到了恩施‘拐杖老师’谭定才的感人事迹,心想他那儿可能会要人,就想去碰碰运气。”
  谭定才是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坚守偏远山村20余年,为孩子们传授知识。2005年,谭定才不慎从屋顶摔落,导致下肢瘫痪。出院后,他选择拄着拐杖、回到教学点继续代课。
  2012年9月8日,谭定才跟往常一样上课时,换乘了几趟车的袁辉,终于坐着三轮车找到了距离家乡徐州1000多公里的鄂西大山深处。推开教室门,面庞清瘦、拖着两个登山包的袁辉简要介绍自己后,表达了想留下来做支教志愿者的想法。
  一个名牌大学生来山里教书?谭定才将信将疑。“我们这里条件艰苦,待遇不高。”他对袁辉说。
  “我有工作,已经放弃。我不是为了钱,我更愿意做一份自己喜欢、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袁辉说。
  谭定才给袁辉收拾出一间房,支起床铺,让他安下了“家”。就这样,带着一个睡袋、20多本书、几套衣服的袁辉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成了“拐杖教师”谭定才的另一副“拐杖”。
  从24岁到34岁,袁辉把人生中的“黄金十年”献给了山区教育,献给了祖国的花朵。
  立足泥土和草木的教育
  彼时,巴东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巴野公路通车前,姜家湾教学点离巴东县城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教学点没有自来水,袁辉就用盆收集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后来他买了一个塑料水壶,去当地农户家提水,但一壶水只够一天饮用。山里湿度大,袁辉住的宿舍异常潮湿,身上长满了疹子……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动摇他支教的决心。姜家湾教学点共有两个班、27个孩子。袁辉上午给一二年级学生教语文,下午给学前班孩子教数学。
  了解到孩子们大多为留守儿童,还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袁辉便利用周末时间跋山涉水、逐一到每个孩子家中走访,详细了解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因材施教。
  “乡村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倔强与特质,应立足于泥土和草木。”秉持这样的理念,袁辉始终把帮助山里孩子们活得自信、学得快乐、健康成长作为努力的方向。
  在他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比如,讲贾岛的《剑客》,他会找来墨镜与玩具剑当道具,和学生们一起表演,看谁更有剑客风范,合乎诗中情境;他还会带着大家写打油诗、写镜像字、在石头上画画,并由孩子们投票选择优秀作品,在教室里陈列。
  为了鼓励学生,袁辉还设计了不同比赛,评选出“歌神”“舞神”“爬树之王”“故事大王”。
  “小棉花”学习成绩一般,但很会爬树。袁辉特意组织一场爬树比赛,“小棉花”不出所料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梢,摘得桂冠,收获了袁辉定制的“爬树之王”小金人奖杯。从没得过奖的“小棉花”大受鼓舞,学习也变得更加积极了。
  这样轻松活泼、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也曾遭受质疑,但十年来,袁辉的学生们从中受益匪浅,不少孩子走出大山、进入一流大学求学。
  学生卢玉娇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去年,她发起“千笔书信、冬日温情”活动,组织61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与袁辉目前所在的望坪中学的学生互通书信,交流心得。“感受到袁老师的爱,我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她说。


  2022年4月8日,袁辉在课后时间,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希望小学陪学生玩耍。(受访者提供)
  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包括袁辉的大学同学在内,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场逐梦的支教会成为十年“长跑”,并且至今望不到终点,极有可能跑成人生的“马拉松”。
  “是因为跟大山有了感情,也是因为一位特殊的学生。”袁辉这样说。
  这位“特殊的学生”名叫青青,在姜家湾教学点,袁辉陪她走过了整个小学阶段。
  一年级时,青青上学仅几天便因骨折请假,而后查出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学校离家十几公里山路,青青又只能坐在轮椅上,不能下地行走,上学对她来说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
  得知此事,袁辉开始了对青青一个人的“义务家教”。袁辉每周上门两三次,不收分文,还经常给青青带小礼物。为节省时间,他每次都抄小道走,即便这样,,来回一趟也需要1个小时。小道坡陡路滑,袁辉每走一次,满脚都是泥。
  2014年,袁辉到同一个镇的白沙坪小学支教后,距离青青家更远了。一位学生家长知道他为青青送教的事情后,把自己家的摩托车送给了袁辉。摩托车骑坏之后,袁辉去修理店买折旧车,店主被他感动,半价卖给他一辆旧摩托车。
  “走教”持续6年,青青小学毕业了。尽管支教地点从巴东县换到了建始县,袁辉与青青的联系从未中断。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她今年中考考了790分,有望考上当地知名的高中。
  她在给袁辉的信中写道:“您没来之前,我的世界是灰暗的;您来后,仿佛有一缕温暖的光照进我的世界。”
  “对我来说,青青也是我的老师。她在逆境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卑情绪,我能感受到她的内心力量,她的乐观、平静,也值得我学习。”袁辉说。
  不只是青青,在袁辉看来,孩子们面对的困境各不相同,却能坚韧地取得各种成绩。他与孩子们的相处更像是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互相汲取着力量。
  真正成为我自己
  “每一刻我都很快乐。”袁辉在朋友圈里写道。
  独处时,他喜欢随手捡块木头或石头,静静地雕出刻章或动物形状。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他放满了哲学、历史、文学等各类书籍,光是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有十余种不同语言、不同译文的版本。这些都是他的精神食粮。
  不知不觉中,皱纹爬上了袁辉的眼角,他的皮肤也因山里的风吹日晒变得粗糙。“好像精力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了,但精神上我很快乐。我感觉自己回归到了生命的本质:有东西吃、有地方住、有事情做、内心很满意,我感觉真正地成了我自己。”
  他也有不少机会离开大山,或者成为一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但他都拒绝了。“我觉得我不需要任何身份,大部分时间,我就是陪伴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进步,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还打算坚持支教多久呢?”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问。
  “支教对我而言,不是‘坚持’。支教就像呼吸一样,是我们需要呼吸,我们不能说自己坚持呼吸。”袁辉说。


  【编辑:叶圣凡】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6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