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科研团队发现“声音能镇痛”的科学机制
移动版 时间:2022-07-12 05:3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教授团队与国内外多支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实验证明高于环境声音约5分贝的声音能有效缓解小鼠的疼痛,并进一步揭示低强度声音可抑制大脑“疼痛区”活跃度,进而缓解疼痛的科学机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早在1960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在牙科手术过程中,播放音乐能够调控病人情绪,并指出甚至是手术电钻的噪音,也能产生镇痛效果。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声音可减轻疼痛”这个现象的科学机制尚不清楚。
近期,中科大张智教授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刘元渊教授团队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陶文娟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有了新发现。
他们给爪子发炎的小鼠播放3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分别是舒缓的音乐、不协调的声音和白噪音。结果发现,这3种声音在低强度播放时,都能有效缓解小鼠的疼痛,而调高音量后效果就不明显了。
“我们实验发现,声音强度高出环境声音约5分贝的时候,镇痛效果最明显,10分贝时效果就减弱了,再提高声音,效果就基本消失了。”论文第一作者、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周文杰说。
低强度声音缓解小鼠疼痛的机制示意图。(中科大课题组供图)
研究人员利用病毒作为神经示踪剂,,对小鼠的听皮层输出进行了全脑追踪,发现听皮层神经元大量投射到躯体感觉丘脑,而低强度的声音能抑制这种投射。
“简单来说,低强度的声音通过抑制听皮层神经元的投射,进一步抑制了大脑中负责‘产生痛感’区域的活跃度,使小鼠的痛感减轻。”周文杰说,小鼠是如此,但人脑的机制要复杂得多,声音对人类疼痛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6292-1.html
早在1960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在牙科手术过程中,播放音乐能够调控病人情绪,并指出甚至是手术电钻的噪音,也能产生镇痛效果。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声音可减轻疼痛”这个现象的科学机制尚不清楚。
近期,中科大张智教授团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刘元渊教授团队以及安徽医科大学陶文娟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有了新发现。
他们给爪子发炎的小鼠播放3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分别是舒缓的音乐、不协调的声音和白噪音。结果发现,这3种声音在低强度播放时,都能有效缓解小鼠的疼痛,而调高音量后效果就不明显了。
“我们实验发现,声音强度高出环境声音约5分贝的时候,镇痛效果最明显,10分贝时效果就减弱了,再提高声音,效果就基本消失了。”论文第一作者、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周文杰说。
低强度声音缓解小鼠疼痛的机制示意图。(中科大课题组供图)
研究人员利用病毒作为神经示踪剂,,对小鼠的听皮层输出进行了全脑追踪,发现听皮层神经元大量投射到躯体感觉丘脑,而低强度的声音能抑制这种投射。
“简单来说,低强度的声音通过抑制听皮层神经元的投射,进一步抑制了大脑中负责‘产生痛感’区域的活跃度,使小鼠的痛感减轻。”周文杰说,小鼠是如此,但人脑的机制要复杂得多,声音对人类疼痛的缓解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姚昊】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