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乌鲁木齐,密集行程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移动版    时间:2022-07-15 11:36



  7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乌鲁木齐考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踏访新疆这方辽阔疆域。
  天山之下,有着深深的牵挂。20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就曾到过新疆。2003年、2009年、2014年,他三次赴新疆,在天山南北留下考察足迹。
  这次在乌鲁木齐,总书记先后调研一所大学、一处国际陆港区、一个社区和一座博物馆。视角多元的调研行程,折射出总书记对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高度关注。
  △视频丨习近平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调研


  △7月12日至13日乌鲁木齐考察点示意图
  01 看大学:真理绵延 后继有人
  7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大学考察,了解新疆加强人才培养等情况。
  新疆大学的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60年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新疆大学。(总台记者冯超拍摄)
  进入新疆大学正门左转,有一条“俞秀松路”。
  沿这条路前行,有一栋苏式黄色二层小楼,是新疆大学校史馆。校史馆序厅,展示着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的浮雕铜像。“流金岁月”“红色传承”“坚守阵地”等展厅,陈列着见证新疆大学近百年奋斗历程的珍贵史料。


  △新疆大学“俞秀松路”。(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新疆大学校史馆。(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成为新疆大学教学科研的一块“金字招牌”,有源可溯。
  1935年至1941年,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来到当时的新疆大学主持工作,茅盾、张仲实等一批进步人士也来校任教讲学。


  △浮雕铜像上,右二是俞秀松,左二是林基路。(总台央视记者张洛嘉拍摄)
  俞秀松提出“以民族为形式,以马列为内容”的教育理念,将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当时,俞秀松亲自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教材是他撰写的《辛亥革命的教训》。
  自此,新疆大学孕育出一大批青年马列主义者,革命火种被广泛撒播。


  △校史馆展厅。(总台央视记者王冰拍摄)


  △校史馆内,新疆大学教学使用的1956年上海产海鸥牌照相机。(总台央视记者王冰拍摄)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
  在新疆大学,有一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基地设立于2020年3月,研究领域紧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


  △研究基地的讨论现场。(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从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到立德树人、凝心铸魂,总书记在新疆大学重点关注人才培养。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02 看陆港:丝路“新港” 开放高地
  看完新疆大学这一“文教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开放高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铁路口岸综合服务楼。(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角,如果打开世界地图来看,它正好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心。
  2014年4月新疆考察途中,总书记指出,“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月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打造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空间布局图。(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列列联通内外、穿梭不息的中欧班列,如同一支支“钢铁驼队”。它既是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更是全球产业链的“大动脉”。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是全国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标志性工程。


  △2020年,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被列为全国首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总台记者冯超拍摄)
  在国际陆港区,,总书记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做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前途光明。
  “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为富民兴疆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总书记到乌鲁木齐看陆港区的深意所在。


  △中欧班列通关专用窗口。(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3 看社区:兴疆稳疆 重在基层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了解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
  固原巷社区成立于2001年,现有1750户、4635人。其中,少数民族居民占社区总人口的95%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


  △俯瞰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总台记者冯超拍摄)
  固原巷社区的“一老一小”服务品牌,在当地很有名。“一老”是指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健康理疗、文化娱乐、助餐配餐等服务,“一小”则是引入“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举办科普、书法、舞蹈等活动。


  △“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总书记为受表彰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颁奖。固原巷社区就是受表彰的66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之一。


  △青少年国学课堂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马立飞拍摄)
  8年前赴新疆考察时,总书记说,“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
  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团结稳疆”被摆在重要位置。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记者冯超拍摄)
  兴疆稳疆,重在基层。
  在固原巷社区,总书记说,我很重视社区工作。我们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我们的工作。


  △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居民欢送习近平总书记。(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
  04 看博物馆:历史见证 精神传承
  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在乌鲁木齐,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这座1959年建成、总面积4.96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特色藏品主要有纺织品、纸质文书、彩绘泥塑等。


  △俯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总台记者冯超拍摄)
  博物馆正在展出《新疆历史文物展》,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700多件组,真实展示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细节,也有力佐证了新疆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历史文物展》选取重要文物展示新疆自先秦至清末时期的历史。(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仓颉篇》木简,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当天,总书记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他指出,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玛纳斯》说唱展示现场。(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曾提到《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这三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
  其中,《玛纳斯》就源自新疆柯尔克孜族。这部史诗讲述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故事,诠释了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古就牢不可破。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两年前,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看大学、陆港区,到看社区、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乌鲁木齐的考察行程,就是对完整准确贯彻治疆方略的鲜明宣示。
  △时政微视频丨瞰新疆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策划丨彭娜
  主笔丨郁振一
  记者丨王鹏飞 张晓鹏 李晓周 王冰 冯超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符樱】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6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