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卞向阳在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实录

移动版    时间:2015-05-06 01:35

  “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于5月5日在柯桥富丽华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中,东华大学服装及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理论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卞向阳以“智能制造与时尚文化传承“的主题发表演讲:

卞向阳在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实录

东华大学服装及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理论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卞向阳

  各位来宾,我很高兴能来参加201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直接想到的就是创新,就是高效,就是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产品,对于用于制作服装和制造家用纺织品的,跟现代社会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纺织品来讲,因为我从事的行业原因,我可能想到的是除了我们能够通过智能制造来创造更多的产品,汲取更多的附加值以外,我想到的是如果我们把它拿来做衣服,做床上用品,做生活相关的软装饰,除了直接的产业目的以外,或许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衍生。比方说我们可以将这样一个智能制造的目的直接延伸为满足和激化人们对于时尚美好的欲望和追求,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接下来继续往下想就会发现纺织服装行业不仅仅是一个永不沉沦的朝阳产业,它还跟社会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时装还是家用纺织品,它都能够引导和支持中国社会时尚价值观的转向。

  微信上的一条消息,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今天办了一个“中国镜花水月”展览,是外国的设计师所做的中国主题时尚创意的设计,我看到我的微信上有很多吐槽,说很多外国明星穿着中国的衣服,看起来就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很正常,为什么呢?是因为很多外国的消费者关注中国主题不是为了传承中国的文化,而是觉得那个东西好玩、有兴致,可以做这样一个打扮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使自己觉得更加开心和快乐。但是在中国或许就不一样了,我们中国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转型,除了要引导和支持中国社会的时尚价值观的转向以外,从更高的角度来讲,它是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时尚美好的中国梦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我今天讲的内容有这样三个方面,一个是看看中西时尚文化的并行与交融,第二个是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时尚传统与创新,第三个是用智能制造与时尚文化演绎新风尚。事实上我们知道中国和西方的时尚在很长时间里面是不一样的,在19世纪以前,中西服饰时尚的特点几乎是不完全一致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交集,但是很少,比如说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穿的衣服和那个时代亨利八世穿的衣服,你觉得这两个一样吗?我们甚至很难找到审美上共同的结合点。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中西服饰文化的特点进行一个比较,在中国服装的出现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的等级制度建立是密切相连的,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到清代,我们的服装上一直有天人合一的概念,一直以服饰来辨别社会人群等级的概念。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自宋代以后服装从隐喻和谐已经变成了最基本的准则,服装的试样更加多样,它的结构也更加平面,中国古代其实没有像现在的服装厂用的那种衣架,中国的衣服叠起来,叠痕穿在身上并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很美好。但是西方的服饰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美好,在审美上强调个性的张扬,在试样上更加注重形体,在结构上也是立体的,就像亨利八世的那件衣服,男人再雄壮是不是也可以像那样雄肌很饱满,手臂都跟大腿一样粗,不太可能的。其实那个时候是用衬垫垫的,强调男性的力量感。但是在中国的男性服装里面几乎是看不到的。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服装潜在消费市场,中国的服装传统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很自豪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中国人着装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以前,北京有个地方叫周口店,那个地方出土了古针,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缝纫行为了,但是历史太长了,如果让大家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服装特征,大家都说不清楚,我们还不如直接去看《武媚娘》,看看那个时候唐代的人都穿什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服饰传承的脉络。在上古时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衣服,可能有人想到是汉服,其实这种衣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当时我们的服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服装制度,并且在不同的区域构成了不同的形式。从秦汉到南北朝,中国的服饰基本上是崇尚简朴,甚至追求一种飘逸的感觉,魏晋男子就是反映当时的一个图画,《高逸图》。隋唐时期强调的就是雍容华贵了,强调清扬,那个时候的女人溜肩才是美丽的,到了元代的时候就是奢华的美好。明代就追求俗艳,是指通俗,而不是庸俗。到了清代,服装制度变得特别繁杂,满族人和汉族人最早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但是清代的后期就开始慢慢相像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不同服装的融合能力。

  西方的服装历史也很长,可以从古埃及一直讲到现在,我们既然在中国的柯桥,我们讲中国人感兴趣的,什么时候西方人才那么关注中国的纺织品和服饰?其实他们一直很关注,但是真正形成一种风格,大概是在18世纪,也就是在欧洲罗可可艺术时期,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衣着,这样一种东方风格的融入就使得罗可可艺术在保持西方传统审美的同时,反映了欧洲人对中国艺术和中国风土人情的理解和想象。当然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风就变成了一个特指的名词,主要是指追求中国情调的艺术风格。

  进入20世纪以后,总体来说,中西服饰的时尚交融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比方说在中国从晚清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西服饰体系经过装机交融,然后有所创新,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子。中国人宽容地接纳了西方的服饰体系,并且进行了特色化的再创造。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旗袍,我们觉得它是中国传统的,但是如果去看清代宫廷的电视电影,什么时候看到慈禧太后跟李莲英讲给我拿件旗袍来,这种台词不大有的。清宫戏里面工人们所穿的旗袍跟民国时期的旗袍完全不一样,事实上旗袍就是一个中西结合的产物,包括我们看到的中山装,这些都是在接纳西式服装体系的同时,我们所进行的创新。那么在西方,“中国风”时常出现,并且变成了一个很吸引人的设计主题,当然它的使用并不普遍,更多的只是一种时尚的点缀。  

  中国逐渐形成的以西式服装为主的着装体系,我们也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晚清和民国结合在一块,那就是一个中西交融的时期。虽然我们在大众化和革命化的浪潮中度过,但是我们的服装基本上是往西式方向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经历了西式服装的再普及过程。我们能够找到一些男士或者女士身上穿的衣服有那么一些中国的传统意味,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传统服饰的追求。西方服装开始较多的用面料、图案、服装款式以及色彩来标识中国风的特点。我这里一些图基本上涵盖了20世纪典型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设计,大家可以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西方著名的品牌和著名的设计师都曾经关注过中国风格,并且做出了很多让我们现在看来仍然有想穿的欲望,看了仍然觉得很激动的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这是1997年迪奥的成衣,这是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叫韩枫,1997年在纽约做的设计,右边的图是我觉得做的挺有意思是韩国的一个设计师李元浩1997年做的设计,这还有PRADA在1997年做使一个女士的成衣,就算我们现在看来仍然觉得很漂亮,仍然可以穿。

  到了21世纪,整个世界时尚文化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比方说21世纪时尚文化的背景是全球化和特色化,西方的服饰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准,而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特色的服饰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了这个区域的民众所追求的焦点问题。21世纪的时尚文化特征可以把它表述为细分化加偶像化加娱乐化,我们会发现社会群体的细分越来越明显,因为我也有很多学生现在已经是90后了,本科生,我经常觉得为什么他们上课的时候老是穿着耐克鞋去,那是他们的一种标志。换句话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里面,着装也已经进行细分了,着装的理想形象的偶像化现象非常严重,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里面对于着装的偶像是有不同的人,比如说我儿子上高中,他觉得穿的好看的那些小明星,他说的名字我都不知道,同样我觉得穿着好看的,他就觉得怎么这么老这么土。诸如此类的,可见这样一种偶像化的差异性的发展会为我们的纺织服装业带来非常深刻的挑战,当然它也是一种机遇。第三个就是娱乐化的,现在我们穿衣服不仅仅是为了御寒,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会议的礼仪,更多的是让自己开心,还要让别人开心,这样的娱乐乃至于服装产业里面越来越多的娱乐化的事件给了我们很多的案例,比如说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它请了很多明星,在很多时装秀里面也可以看到很多明星,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中国的服装企业发布新的纤维的发布会,也请了很多明星,为什么?因为明星具有娱乐的焦点,明星会让这个社会对他的八卦新闻感兴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