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如画|汔可小康
移动版 时间:2022-10-19 11:21
编者按: 情深系沃土,丹心印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瞄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目标,提出很多创新性思想,作出很多战略性部署,引领14亿多中国人民绘就新时代中国复兴画卷。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央视网《绘学习》专栏特推出系列创意特稿《丹心如画》,与您一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一片丹心。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报告
武陵山腹地,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家的堂屋正中央,一张老照片挂得端端正正。
在我国创造人类减贫奇迹的脱贫攻坚战中,十八洞村这个隐藏在偏僻山谷、一度闭塞落后的苗族村寨书写了名扬中外的脱贫故事。
这个故事还要从那张照片讲起。
村口第一户是石拔三老人一家,当时黑黢黢的木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的节能灯。
2013年深秋,这家普通农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今年64了。”
“你是大姐。”
……
照片上,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拔三老人的手紧握着。这段自然、亲切的对话,令当时在场的每个人印象深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这天下午,在十八洞村一棵高耸入云、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大梨树下,,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彼时,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正进入新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曾经“当过七年农民”的习近平对百姓疾苦有切身体会。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农民生活:“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怀着这种对人民最朴素的感情,习近平把脱贫攻坚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组织召开7次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这是举全国之力的一场国家行动: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
开展定点扶贫,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
进行社会动员,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7.32万个贫困村;
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总书记常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临时下车,察看粮食作物长势,同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拉家常。
“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
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土地瘠薄、十年九旱,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饭的记忆。
实现全面小康后的第一个秋天,总书记来到这里。
色彩斑斓的田野,风景旧曾谙,却又一切都在改变。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换新颜。
龙头山山顶,秋风习习。总书记看了东边又走到西边。
听乡亲们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总书记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2021年,陕北又逢旱天儿,乡亲们却是“地旱心不焦,有共产党在就放心”。
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无数个“高西沟”的巨变,汇成了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00万亿元和8万元人民币;中等收入群体目前超过4亿人,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总书记做到了。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如今的十八洞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上:青石铺路、木屋错落,游客纷至沓来,再不见一丝“山高沟深路难走,有女莫嫁梨子寨”的模样。
石拔三家厨房也修好了,添了电饭煲、电冰箱,还买了一台大彩电。每当电视上出现总书记的画面,石拔三总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电视机跟前,仔细端详,认真听他讲话。
曾有人问过石拔三老人:“你说再见到总书记,你要说啥?”
石拔三说:“就想跟他说,现在我有钱花,吃的也不愁了。总书记给我们当家当得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璇 李珊珊
制 作丨李璇
视 觉丨黄元 张云霏 杨旭智 陈腾 张紫曦 宋昱辰
视 频丨李夏
校 对丨孟利铮 梁雅琴 娄郝
纸 雕丨韩亚龙 桂艳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
(来源:央视网)
【编辑:符樱】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58849-1.html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央视网《绘学习》专栏特推出系列创意特稿《丹心如画》,与您一起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一片丹心。
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报告
武陵山腹地,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
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家的堂屋正中央,一张老照片挂得端端正正。
在我国创造人类减贫奇迹的脱贫攻坚战中,十八洞村这个隐藏在偏僻山谷、一度闭塞落后的苗族村寨书写了名扬中外的脱贫故事。
这个故事还要从那张照片讲起。
村口第一户是石拔三老人一家,当时黑黢黢的木屋里,唯一的“电器”是一盏5瓦的节能灯。
2013年深秋,这家普通农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怎么称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今年64了。”
“你是大姐。”
……
照片上,习近平总书记与石拔三老人的手紧握着。这段自然、亲切的对话,令当时在场的每个人印象深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这天下午,在十八洞村一棵高耸入云、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大梨树下,,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彼时,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正进入新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
曾经“当过七年农民”的习近平对百姓疾苦有切身体会。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农民生活:“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
怀着这种对人民最朴素的感情,习近平把脱贫攻坚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组织召开7次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他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这是举全国之力的一场国家行动: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
开展定点扶贫,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军队定点帮扶4100个贫困村;
进行社会动员,12.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7.32万个贫困村;
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总书记常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临时下车,察看粮食作物长势,同正在田间劳作的老乡拉家常。
“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
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土地瘠薄、十年九旱,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饭的记忆。
实现全面小康后的第一个秋天,总书记来到这里。
色彩斑斓的田野,风景旧曾谙,却又一切都在改变。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换新颜。
龙头山山顶,秋风习习。总书记看了东边又走到西边。
听乡亲们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总书记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
2021年,陕北又逢旱天儿,乡亲们却是“地旱心不焦,有共产党在就放心”。
山河依旧,换了人间。
无数个“高西沟”的巨变,汇成了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8年间,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00万亿元和8万元人民币;中等收入群体目前超过4亿人,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小康路上,绝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总书记做到了。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如今的十八洞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上:青石铺路、木屋错落,游客纷至沓来,再不见一丝“山高沟深路难走,有女莫嫁梨子寨”的模样。
石拔三家厨房也修好了,添了电饭煲、电冰箱,还买了一台大彩电。每当电视上出现总书记的画面,石拔三总要停下手中的活儿,走到电视机跟前,仔细端详,认真听他讲话。
曾有人问过石拔三老人:“你说再见到总书记,你要说啥?”
石拔三说:“就想跟他说,现在我有钱花,吃的也不愁了。总书记给我们当家当得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乡亲们非常想念您!”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李璇 李珊珊
制 作丨李璇
视 觉丨黄元 张云霏 杨旭智 陈腾 张紫曦 宋昱辰
视 频丨李夏
校 对丨孟利铮 梁雅琴 娄郝
纸 雕丨韩亚龙 桂艳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
(来源:央视网)
【编辑:符樱】
更多新闻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