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要扩大城镇化?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已经9亿多,而且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但国家为何还要继续扩大城镇化水平?前段时间中宣部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提到截止2021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4.7%,发言人说到目前我国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所以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增加城镇的数量,扩大城镇的规模的一个过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的过程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从根本上来说,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所在,所谓内需就是消费和投资,而这两部分的最大增量都来自于城镇化的进程。数据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万元,增长了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9万元,增长了10.5%,尽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高于城镇居民,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旧是农村的2.5点5倍,城镇化可以让更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聚集扩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交易网络,创造出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去测算,城镇化率年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有1400个人要进城,相当于每年要增加一个深圳。
其次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也会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就会带动城市的基建住房等投资需求,消费与投资正是拉动一国经济的重要动力。对比一下国外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已达到80%以上,以美国为例,截至2021年美国城镇化率约为83%,消费和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83%和21%,而美国的农民仅占2%,也就是有600多万人,每年生产的粮食超4亿吨,甚至成了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我国农民占比约为41%,也就是接近5亿人,每年生产6亿多吨粮食,美国农民少,但生产粮食更多,这得益于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我国也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未来农民也会缩减,更多的人还是要进入城市谋发展。
结合加快城镇化对经济发展中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水平的对比来看,我国城镇化率至少要达到75%以上才能算基本完成。
目前我国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还是很大的,因为我国仍要继续扩大城镇化水平,甚至还要加快速度。虽然说要加快速度,但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城镇化不代表所有人都要进入大城市,而是采取多层次的模式,逐步提高城镇化率的水平。
一是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加强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2020年高层明确了2025~2035年,中国城镇化主要的方向就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这里说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别。
城市群一般是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有三个以上大城市共同形成城市群体,都市圈是城市内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为中心,以一小时通信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的空间形态,这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大城市的容纳能力,未来有60%以上的人口会会记忆在这些城市群和都市圈里,同时在十四五期间将在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加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从而更好的连接大城市外围的城市。这样不仅提高了城镇化率,还可以缓解人群聚集市中心的压力。
第二点就是推动县城城镇化的建设,前面说到不过是个人口大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进入大城市,仍然会有一部分人生活在中小城市,因此推推进县城建设就尤为必要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今年5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的建设意见文件,提到先选择120个县及县级市开展新型城镇化示范工作,也就是先试点等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第三点是加快大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去年高层要求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十四五住房房建设重点任务,的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住房问题,为了让大部分有的住,一部分人住得好。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