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 12日至13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强师·提质:赋能高质量育人”,参会嘉宾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局长论坛、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等形式,围绕“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提升”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是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方方面面的一条主线。“办好基础教育,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主旨报告中提到,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这些成就有力促进社会公平、打赢脱贫攻坚战,支撑国家人才战略,更增强了在新征程上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历史主动。吕玉刚表示,要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赋予基础教育的崇高使命,切实增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踔厉奋发、开拓进取,为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主旨报告中表示,要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部署,教师队伍与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密切相关,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要以“强师计划”为牵引,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其军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紧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场超高规格的学术盛宴。他希望,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继续凝聚专家、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智慧,研讨赋能高质量育人的路径与策略,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在主旨报告中表示,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双减”“双新”的大背景下,教研机构要有新作为,积极回应教师学习的新需求、探索基于AI的一体化联研、促进跨地区的协同提质,以专业服务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新”在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学科实践代表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要求学习者像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在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科的概念、思维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综合学习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素养,,综合学习是“联结”引领下的学习方式重要变革。
据悉,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共80余万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郝孟佳、实习生刘晗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