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示范线上观摩活动成功举办

移动版    时间:2022-12-09 16:52

  为总结交流“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可降解地膜专用材料及产品创制与产业化”项目工作进展与成效,展示项目新技术新成果,11月29日,项目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和示范课题承担单位全国农技中心共同举办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示范线上观摩活动。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张晔、清华大学化工系主任王铁峰出席活动并致辞,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会并讲话。

  活动指出,地膜对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对旱区粮食生产贡献突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消除贫困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地膜覆盖技术在保温保墒、抗旱节水、防草减药等方面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一般作物增产率在20%—30%。当前我国每年地膜覆盖面积超3亿亩次,使用量为140多万吨。二是地膜应用存在严峻的挑战。目前地膜残留问题严重,由于残膜及残膜形成的微塑料会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危害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活动,影响水分和养分运移、阻碍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最终造成粮食减产,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危害和损失,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是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意义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5大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之一,重点针对事关国计民生“卡脖子”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十四五”农业面源专项“绿色可降解地膜专用材料及产品创制与产业化”项目组织国内优势单位开展绿色可降解地膜研究和示范推广,替代传统的PE地膜,是贯彻落实“绿色兴农、质量强农”的具体实践。

  2022年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超额完成了降解膜示范面积任务。组织主要覆膜区域土肥水农技推广机构、相关科研单位和降解膜重点企业,开展降解膜示范区共建和技术培训指导,累次示范3.2万亩次,推广带动43.1万亩次,超额完成课题年度任务;二是初步集成不同作物应用降解膜技术模式。强化降解膜应用技术和作物耕作制度创新,其中集成的“水稻旱直播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节水增效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粮油生产主推技术”;三是验证了新型降解膜对产量的影响。10省40多个示范区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应用结果初步表明:与传统PE地膜覆盖相比,减膜稳产效果明显,蔬菜、鲜食玉米等短生育期作物增产3%-5%,马铃薯、甜菜等根茎类作物约增产3%,,玉米、大豆、旱稻、水果等作物产量相差不明显;与不覆膜生产相比,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今年南方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水稻采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比常规不覆膜,增产32.2%—39.6%,收获后留再生稻长势更好。四是初步验证了新型降解地膜产品性能。开展了不同降解膜产品裂解、拉伸负荷、增温保墒、杂草抑制和降解效果监测,筛选出了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降解膜产品。五是推进降解地膜科学安全应用。印发《关于科学和安全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全国农技推广体系集成创新降解地膜应用技术模式,开展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引导各级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引领企业参与降解新材料、加工新工艺等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按需生产普适性降解地膜,改善产品货架期,培育壮大生物降解地膜产业。

  活动要求,下一步要围绕“三个强化”,落实好项目研发成果的落地示范以及推广应用。强化系统观念。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从更好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立足各地资源禀赋,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做到科学替代、有序推进。强化集成创新。聚焦生产一线突出难题,以技术集成为重点,加强应用模式与配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能够适宜不同现实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强化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实现科研、企业、推广、应用等几方面的密切合作,扩大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成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活动以视频连线形式观摩了北京昌平、密云等降解膜示范区,北京市农技推广站汇报了2022年北京示范情况,课题五负责人汇报了全国试验示范及推广情况,项目首席郭宝华教授介绍了项目整体实施情况,相关专家就项目研发和示范推广提出了意见建议。来自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各地各级土肥水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线上观摩。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0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