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县域经济成为2022年一大亮点
本网讯 1月9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度总结考评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应急服务和咨询、产业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以现场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汇报。
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介绍,2022年,体系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指示要求,立足产业特点,引进、收集和评价种质资源442份次,登记新品种27个,研发新技术54项,制定新规程22件,获省部级奖励9项,为马铃薯种业自立自强和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在全国各地筛选出区域适宜品种53个,推广917.6万亩;集成示范马铃薯种业创新、旱作绿色智能栽培、贮藏加工等技术91项,推广应用新技术448.2万亩;应急性技术服务321次,减损总产值1.84亿元;开展产业调研728次,为农业农村部和地方政府提交各类报告89份,,为国家和地方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解决产业技术关键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撑。
金黎平告诉记者,2022年体系服务县域经济成为一大亮点,全年在52个县域,共示范优良品种509个次,集成新技术133项次,开展合作单位482个,指导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943次,培训2.24万人次;创建和提升品牌53个、转化成果36项。特别是在宁夏西吉县,推广“体系+政府+技术推广部门”模式和“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完成原种标准化生产4077.75万粒,原种基地建设1.85万亩,完成一级种繁育基地建设6.76万亩,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53.5万亩,马铃薯种薯脱毒化率达到92%、品种专用化率达到95%,全县平均亩产达1680公斤,总产89.9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10.7亿元,马铃薯产业人均纯收入1646.9元。
据悉,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于2008年,现有首席科学家1位、岗位科学家31位和综合试验站站长34位,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经过14年的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批产业技术研发骨干团队,育成了一批高产高效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了一批集成创新技术,助力原国家特困连片地区脱贫摘帽,支撑了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 首届天津·汉沽草莓文化节启动 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发(2023-12-29)
- 全面展示竹产业发展成果 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2023-12-29)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进入二审 充分保障农村集体经(2023-12-29)
- 全国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在黑龙江大庆召开(2023-12-29)
- 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结会在北京召开(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