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之父是谁?
我以前节目说过,袁隆平解决了咱的吃饭问题,吴明珠解决了吃瓜问题,中灵解决了吃鱼问题,那今天再来看看是谁解决了我们吃菜的问题。南方人可能不理解哈,说这吃菜还是个问题吗?但北方的同事应该有体会哈,以前一到冬天,基本就只有老三样,白菜、土豆和萝卜。就连首都北京,1957年也因为减产而把蔬菜列为了国家二类物资,而现在管理什么春夏秋冬,管理什么实地蔬菜,市场上基本上都能买得着。而为此奉献了毕生心血的赵红军却鲜为人知,也很少有人提及。赵红军于1937年出生在山西孝义,16岁的时候考取了山西农学院附属农业学校,在这里他发现了用塑料膜可以为菜地保温的方法。不要小看这一发现啊,它将改变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农业样貌。不过那可是195几年哈,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塑料膜生产技术,要全靠进口膜来种菜,那造价可能也没几个人吃得起。于是,他的整个下半身就铺在了推广和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上。1962年,他提出了组织全国基础较好的塑料厂和科研人员尽快研究农用塑料薄膜的建议。1964年,他又向农业部提交了关于我国立即开展塑料薄膜的研究和生产农作物的建议。当塑料膜实现国产以后,它又提供了各种地膜覆盖大棚、覆盖薄膜防寒鸡舍等17项应用成果。同时,它还为农民无偿提供自己设计的竹木结构大棚图纸。后来他设计的晋阳型钢结构大棚每平方只要五公斤钢材,比日本的大棚还要节省。光免费分享这些技术成果他还不够,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应用这些成果,他还开展了塑料大棚万里行推广活动。到1980年的时候,由他亲自推广的塑料大棚就占到了全国的80%,就连海拔五千米的青海和西藏也第一次生长出了农作物。1950年的时候,我国番茄就算大丰收的时候,亩产也只有300多公斤,就因为他发现的这一层薄膜,我国目前的大棚番茄的亩产可以高达1万公斤。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赵哥都得到了什么呢?反正是没赚到钱。有一次,他看上了当地一农民推着自行车在卖的那个自制沙发。我赵高觉得这玩意儿坐着确实比板凳舒服得多,就执意想要买回家,可不管他怎么东拼西凑,都凑不齐那么多钱。后来还是他妻子看他实在是太想买了,去找同事家借了20块钱才买成,那他赚到名了没有呢?没赚着,但也可以说赚到了吧。为什么说他没赚到名呢?你看今天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就连那些正在大规模应用大棚技术的农户或者是企业也未必知道。这是赵红军贡献并倾其一生推广的成果。不过,当他带出来的研究生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早在十几年前,自己的导师就已经享誉海外了。他的成果远渡重洋,帮助了无数非洲、南美洲等地的农民兄弟,日本、西班牙、荷兰等国家的农业专家都建议他申报世界和平奖,他们觉得这位中国教授完全符合获奖要求。但我赵哥只是轻描淡写地摆摆手说,算球了,我也没那么大名头。最后,我只想引用山西经济日报的一段话来解释赵老为什么不为人知。这段话是这么说的,赵红军为人正直清高,不善于领导打交道,而是勤勤恳恳的搞科研,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根本就吃不开。这就是我们的赵老赵红军,我说清楚了没有?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