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辽宁新闻,第一时间播报辽沈地区新闻,北国网新闻频道

移动版    时间:2015-05-26 01:49

辽宁新闻,第一时间播报辽沈地区新闻,北国网新闻频道



辽宁新闻,第一时间播报辽沈地区新闻,北国网新闻频道



辽宁新闻,第一时间播报辽沈地区新闻,北国网新闻频道



  北燕王室与高州冼氏的联姻,这段在正史中有明文记载,是对岭南开发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大事件,但对如今的辽粤两地百姓却是极为陌生的。北燕昭成帝冯弘第四子冯业率300人由熊岳渡海投刘宋,延续了北燕王室血脉,此事在辽宁史学界竟无点墨留存。2013年,广东高州隆重庆祝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当地写到冼夫人的丈夫冯宝的祖籍时,对其先祖来自朝阳龙城一事却一笔带过。这不是不重视,而是对冯氏前身、北燕往事,知之甚少。2013年,笔者的突然造访,令高州方面既喜又惊!在高州为期数日的采访中,笔者探访了高州地区的诸多冯冼遗迹,对1500年前这南北两大家族联手安邦定国的感人事迹有了深入了解。冯氏后人对笔者说,他们这支来自龙城的北燕王室,别离故土已有1600年之久了!在这1600年间,冯宝与冼夫人之孙冯盎,曾以隋朝左武卫大将军的身份追随隋炀帝远赴辽东打过仗。据传,在辽宁丹东曾发现过冼夫人庙……但冯冼族群,千年来却未曾踏入辽土半步祭祖寻踪。今天身处高州的冯氏王族后裔,很想回辽宁老家看看。

  繁华古良德如今水下城

  北燕王室后人冯融被南朝封为罗州刺史,官位不低却有名无实。为取得地方豪族冼氏的支持,便为当时担任高凉太守的儿子冯宝娶聘冼氏为妻。冯宝因要依靠冼氏势力,婚后便索性于冼氏家乡落籍。因为冼夫人的家乡在良德,冯宝又落籍冼夫人家乡,所以有些史籍称冯宝是高凉人或高凉良德人。其子冯仆、孙子冯盎等均被记载为“高州良德人”。如《新唐书·冯盎传》记载:“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其后,冯盎的曾孙高力士(冯元一)虽然早就从良德迁到潘州城居住,但许多史书仍依据其祖居,记载其为“高州良德人”。如《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记载:“高力士,唐朝宦官,高州良德人”。据资料显示,冯宝及其子孙们,均未曾在良德任职,但均被称为良德人,这显然是冯宝落籍于冼夫人故里良德所致。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良德,陈置务德,后改名焉。”良德在今广东高州市的东北部,汉为高凉县地,吴时为高凉郡地,县郡治所同设于“良德墟”对岸的良德坡上,称之为良德城。良德的行政归属几经变化,高凉郡治也几度迁徙,但后来又迁回良德。由于良德的特殊地理条件和长时间被作为郡县治所,所以“高凉”几乎成为良德地区的代名词,北燕王室后人冯宝就担任过高凉太守。

  良德古城位于高州东北部黄塘河与军墟河汇合处的方圆千里的大盆地中。盆地土地肥美,物产丰富,环境宜人。盆地周围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构成一个十分有利的自然屏障。这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冼氏家族长期在这里驻军屯守。在城北几里处,有一集镇叫军墟,沿镇而上,又有军堡、军营等地名。都是因过去冼氏长期驻军而得名的,山上的驻军遗址至今仍历历在目。在古代,良德城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良德城是北通信宜、南达电白的交通要塞,对外文化贸易交往发达。良德周围,出土了许多文物。这些文物的年代上至秦汉,下至隋唐,文物质量十分精美,许多属于一级精品。例如,过去曾在良德北部的山头清理过一座汉墓,出土了贵族家庭的贵重装饰品——天然玛瑙和绿松石珠600多粒。清理另一座唐墓时,出土有来自国外的艺术珍品——昆仑奴头像,以及省外传入的三盂瓷砚和鸶(sī)凤铜镜等。经鉴定,这几件出土文物均为一级文物。这些珍贵器物的出土,一方面证明了良德地区与外省乃至外国有着频繁的文化、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也证明,这些器物的拥有者在当时的尊崇地位。

  正因为良德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独特的地理条件、发达的对外贸易,以及冼氏家族强大武装的有效控制,所以冯宝为了更好地借助冼氏势力的影响,推行政令,巩固岭南,婚后才从冼氏而居,并入籍于冼氏家乡良德县。因此,在以后的史料记载中,都称冯宝及其子孙为高州良德人。

  1958年,高州县人民政府在良德地区建设良德水库,致使良德县城全部沉于水下。每年秋冬枯水期季节,水位下降后,良德县城周围的小山丘便显露出来。在这些露出水面的山坡上,由于水库的水力冲击作用,露出了原葬于山坡上的许多古墓葬,并散露出许多历代文物。大批历史文物的出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古良德当年的繁荣。

  据历届人口普查统计资料显示:良德附近一带的东岸、长坡两镇,都是当年良德所属范围,也是冯冼两姓居民的密集地带,一些村落的居民名姓,非冼即冯。据1984年的统计,长坡镇有冼氏村庄16个,冼氏居民3000多人;冯氏村庄8个,冯氏居民2000多人;东岸镇有冼氏村庄3个,冼氏居民300多人;冯氏村庄15个,冯氏居民2000多人。两镇合计:冼、冯两姓村庄共42个,冯、冼两姓居民共8000多人。查其两姓的姓氏族谱记载,他们基本都是冯冼二族的后裔。

  长坡旧城村 粤西第一郡

  冯宝入籍冼夫人家乡后,在高凉山下择地建居,称为“冯家村”。《高州府志》载:“冯家村在电白堡。”《茂名县志》也记载:“冯家村在旧电白界,冯盎(冯宝与冼夫人之孙)即此村人。”史料所载的冯家村,无疑是高凉太守冯宝与冼夫人联姻后,在冼氏部族军事控制的有效范围内所建立的定居村落。后来,二人移居南朝梁于附近设置的电白郡(隋代的电白县城),也就是后人所称的高凉郡古城,俗称旧城。

  这座烙刻下鲜明冯冼印记的古城遗址位于今高州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南朝梁大通中(528年),废于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历时940年。这里是当年俚人的聚居地,是冯宝与冼夫人从政治军的重要府属,是冯冼夫妇的根据地与发迹地,享有“粤西第一郡”的美誉。

  高凉郡古城遗址北倚宝鸭山,南扼石骨河,有内外两重城墙和两条护城河。旧城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城墙为夯土筑造,明清时期在外包以青砖。

  这座古城的旧外城呈正方形,东西两边各长411米,南北两边各长418米。内城呈长方形,东西两边各长286米,南北两边各长261米。内外两城之间有护城河相隔,东河宽69米,西河宽30米,南河宽134米,北河宽79米。内外城墙均用黄土逐层夯筑,城墙外侧则用青砖镶嵌加固。内城墙厚25米,外城墙厚28米。内外城墙分别设立东、南、西三个城门,明代加开北门,宽10米。在城门上方及城墙四角上部,均建卫楼一座,成为较有防卫规模和设施完善的州级古城。

  历代对旧城都有修葺和加固,明清尤甚。明永乐七年(1409年),对城墙内外用砖包砌。“计六百四十步。周围一千一百丈,堞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东南西三门上各为楼。上段楼四十,角楼四窝,铺三十有二。万历三年(1575年),又把城墙增高三尺,城面马路,装有阳桥,三尺五寸。”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建明楼,每城一面,一十二座。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城垣,四脚易砖以石,东西明楼重新鼎建。城池周围一千一百六十四丈,阔三丈,深一丈四尺。由于旧城占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又经历代的修葺加固,这样便使旧城从一个行政古城变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要地。

  2013年初,笔者曾随同高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冬青老师等人探访这座旧城。目前,旧城尚存一座完整的西城门。在城门外围的牌楼上,从右至左,上书一行大字:龙蟠虎踞。旧城的包砖城墙上野草丛生,野花纷杂,一种粉黄杂糅的小花生机勃勃地覆满城头,名字起得很秀气:姑娘花。还有一种说不出名的树木,叶片嫩黄,倚城而立,在古城城垛上撑起一片柔黄的天空。城墙下,往昔宽大的护城河已变成一方绿潭。潭边芭蕉婆娑、藤萝遍绕,临近的村民在城墙脚下种菜。古城内外人迹鲜见,我们的脚步声,似乎打破了古城千年的宁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