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张欣潘宇)23日,美国地方法院判处涉嫌枪杀两名非洲裔青年的克利夫兰市白人警察迈克尔·布莱洛无罪。此案结果叫人不由想起另一名美国警察梁彼得。今年2月,华裔警察梁彼得因为误杀一名黑人被检方以二级过失杀人罪正式起诉,面临最高15年监禁。目前,此案的审判被延期到6月。
两起案件都引发了美国非洲裔移民的强烈抗议,他们抗议美国警察暴力执法,控诉美国白人警察的种族歧视。然而美国华侨华人对“梁彼得案”却有不同声音。他们指出,梁彼得身为华裔,在涉及类似的非裔遇害事件中,遭到了不公正的处罚,可以说被当成了缓和美国种族矛盾的替罪羊。这不同的声音就像一束光,映照出美国社会“黑白冲突”背景下,影响力不断提高的华人群体仍被“歧视”的阴影笼罩。
案情回顾
布莱洛和梁彼得同为美国警察,他们在致非洲裔青年死亡的案件中是什么角色?我们先回顾一下案情。
前案发生在2012年11月29日晚,非洲裔青年蒂莫西·拉塞尔和梅丽莎·威廉斯驾驶一辆雪佛兰轿车并被警方追逐,雪佛兰被迫停车后,包括布莱洛在内的13名警察在不到10秒钟内向那辆汽车连开100多枪。而布莱洛还爬上汽车引擎盖,向前挡风玻璃后的拉塞尔和威廉斯再开15枪。
这起命案发生后,检方去年5月单独起诉布莱洛,指控他涉嫌故意杀人和加重攻击两项罪名。
“梁彼得案”发生在2014年11月,在楼房照明当时全部损坏的情况下,梁彼得在纽约高犯罪率的布碌仑区内一栋楼房的漆黑楼道里巡逻时枪支走火,子弹由天花板反弹,击中非洲裔青年阿凯·格利。
今年5月14日是梁彼得被检方起诉后第一次出庭,其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了撤销此案的动议,但遭到检方反对,主审法官裁定此案延期至6月23日再审。
民情回应
23日,法院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布莱洛的开枪行为直接导致两名黑人青年身亡,判决一出,不少克利夫兰市民走上街头表达不满。他们高喊“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的口号,抗议法庭的无罪裁定。
迫于压力,美国司法部表示将联合联邦检查官办公室和联邦调查局对布莱洛案进行复核。
据美国《侨报》报道,华裔警察梁彼得在2月11日被提审时,媒体与各界人士几乎挤爆法庭,以至于法院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关闭法庭大门,将很多人挡在外面。
4月26日,美国纽约逾千名华侨华人在布鲁克林集会、游行,抗议地方检察官对梁彼得的控罪是受到美国警察与非洲裔移民紧张关系的影响,对华裔采取双重标准。除了大规模抗议和请愿活动外,许多华侨华人还通过电话、发电邮和传真等方式向纽约州、市议员、新闻媒体表达对此案的关注。
华人立场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00多年后,种族问题仍然困扰着美国社会。从“弗格森案”到“梁彼得案”再到“巴尔的摩事件”,这些让美国“烟火四起”的大事件几乎都涉及黑白分歧。
过去,华裔群体一直被视为美国社会中的模范群体,以勤劳、不惹事而闻名。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描述的:“他们安静而不张扬,他们喜欢息事宁人,他们温顺平和,他们很少醉酒,他们一贯勤勤恳恳”。美国《侨报》曾撰文指出,华人的待遇实际上还不如黑人,只不过华裔相对低调,不会有太多过激的反应。
曾经,华裔的社会参与程度也相对更低。但随着近年来华人社会参与度的提升,华裔遭到歧视的问题开始不断显现出来。
“梁彼得案”引起争议的背景是,在过去一年中,多数在执法过程中造成黑人死亡的白人警察都没有受到起诉,其中不少还有明显的“故意”因素。这种“差别待遇”让美国华裔和华人无法淡定。华侨华人在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如何面对这样的“种族问题”成为一个新锐话题。
2013年12月,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的“杀死中国人”言论激发华人抗议大游行。加州首位华人参议员余胤良在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的确还存在针对华人的歧视。
值得欣慰的是,问题不断浮现的同时,华人争取自身权利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一位中国留学生对笔者表示,目前华人学生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热情明显高于过去。包括争取黑人权利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金融服务业工作的吴一平就“梁彼得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我们)从来都是"不粘锅",为什么要等到今天我们才站出去?我的答案是:"对不起!你们踩到我们的底线了。"我们带着梦来到美国,迈过了艰辛,今天我们要的是公平正义。华人不能在为社会作贡献之后还要做替罪羔羊。”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