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破解农村人才困境—— 创新机制体制 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

移动版    时间:2023-03-09 12:2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如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各类人才的“回村”道路。  

  “荣誉村民”疏通人才回村堵点

  “一些地区因机制不健全,没给回村人才安排合适的岗位,没能妥善解决食宿等生活难题,也影响人才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指出了当前人才回村面临的诸多堵点。经过仔细斟酌,他准备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荣誉村民制度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通过建立“荣誉村民”机制,引导人才服务乡村。

  “为切实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难题,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应建立‘荣誉村民’制度,引导人才回村。”石文先介绍,根据各个乡村的特点,聚焦个体的短板弱项,推进人才引进工程,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引导进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政策,让他们以“荣誉村民”身份在乡村扎根,干事创业。让这部分人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服务。

  首先,建议可通过村规民约明确“荣誉村民”获取条件、评选程序、权利义务,规范“荣誉村民”引进、管理、退出机制。将“荣誉村民”纳入村集体统一运行管理,对“荣誉村民”住房等方面进行优待,深化“荣誉村民”与村集体之间的利益联结。

  其次,相关单位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支持到农村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专家服务、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农村开展服务活动,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参考。探索“荣誉村民”带头发展产业激励政策,就业创业与其他市场经营主体享有同等或更优惠政策。  

  引导大学生来当高素质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说:“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主要通过政府引导,主要是通过‘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大学生到农村的就业岗位单一,市场化岗位较少。”

  张天任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引导高校毕业生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鼓励农村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职位。”张天任提出,应打造“政府政策-企业-大学生”的多元化就业层级。针对有意愿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让企业享受到一定优待,协助企业制定大学生就业管理政策,提高大学生农村就业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大学生返乡创业仍然存在资金、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张天任提出,要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出台大学生失业保障政策。大学生农村创业就业失败,要保障其后续创业就业问题。还要解决入职农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就近县域及城镇住房待遇以及下一代教育等问题。

  张天任建议,建立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的资格准入制度,探索形成有效的配套政策。将“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资格准入制度与大学生学历及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结合起来,认定不同的资格准入标准和等级。根据认定标准及高素质农民等级与其优惠政策挂钩,提升高素质农民化的含金量。并且将“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资格准入制度与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等方面政策结合,取得资格认证职业农民大学生在信贷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畅通人才服务农村渠道

  “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大中城市流动和集聚的趋势总体上不会改变,农村人才流出现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另一方面,有资源、有能力、有意愿的城市人又无法回到农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表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必须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

  连玉明认为,,近年来,各地及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支持熟悉乡村规划建设的人才参与乡村规划建设。可通过加大乡村规划师培训培养力度,鼓励城市规划师、社区规划师回村,拓展乡村规划师职能等方式,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师制度,从而实现以规划引领推动乡村建设。

  他表示,应创新干部返乡、市民回村、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新乡贤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纽带作用,让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同时,发挥统战优势、团结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以‘第一书记’为核心的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正在向乡村振兴延伸和拓展。如果统战系统能够实施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团计划,以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式参与乡村振兴,可以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探索构建驻村工作队、社会服务团、村民委员会在乡村振兴中三位一体的参与式乡村治理新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3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