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欢迎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的3000人“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那么,此举会给仍为完全走出困境的中日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习近平此举赢得日本民心,让一些在场的日本人落下眼泪。去年11月19日,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接受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专访时,首次披露希望能够带3000名日本人到中国旅游的设想。随后,11月26日,二阶俊博在参加《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创刊三周年酒会上,正式向外界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今年3月,二阶俊博在中国海南省参加博鳌论坛期间,亲自向参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达了这个想法,获得了肯定性的欢迎。接下来,在组团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可能会见参访团”的说法一直众口相传。5月23日晚,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举行在即,笔者所在的214桌的日本客人还在各持其理,纷纷推测习近平主席是否到会。当主持人宣布习中国国家主习近平进入会场时,3000名日本客人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习近平主席站在主席台上向他们挥手致意。这时,笔者注意到,214桌以及邻近的212桌以及216桌的日本客人,有的眼睛红润,有的干脆拿出手绢擦试泪水。这些日本客人应该是长期推助中日友好的人,应该是多年来为中日关系恶化感到不安的人,应该是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到会破解中日关系难局感到欣慰的人。他们或许不属于日本社会的主流,但他们可以影响日本社会的主流,他们不是日本民众的全部,但他们属于日本民心、民意、民愿的一部分,习近平主席此举就在于赢取日本的民心。
其次,习近平此举将影响日本政界未来的对华态度。自从2012年习近平执掌中国权柄以后,日本媒体一直将其称为是“强硬人物”。安倍晋三也采取所谓对华“硬碰硬”政策。但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习近平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仍然在为改善其关系做着艰苦而巨大的努力。2013年1月,习近平会见了与日本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接受了他带来的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并且表示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2014年7月,习近平会见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听取安倍晋三的“捎话”,探求改善中日关系的路径。2014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改善中日关系迈出重要一步。2015年4月,习近平在印尼雅加达参加纪念万隆会议20年活动期间,再次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上次会见交谈15分钟相比,这次会见交谈了30分钟。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的主席台上,在3000名日本游客面前,接受了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带来的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在中日关系险入破局的几年间,习近平两次接受安倍晋三的亲笔信,两次应约会见安倍晋三,具有特殊的意义。
再次,习近平此举宣示了中国未来的对日政策,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日本媒体精确计算,指出这次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讲话,用了9分30秒。他在讲话中三次明确提到日本当年走上“侵略扩张道路”,犯下“侵略罪行”,有“侵略历史”,这在中国领导人会见日本人的讲话中是罕见的。因此,今后中国对日政策中不会忽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认识。这也是中国对日政策坚持的原则之一。与此同时,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明确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一些日本参会者将这番讲话称为是“定心丸”,表示“终于了解了习近平政权的对日政策。”
国之亲在于民相交。习近平身体力行,在中日友还交流大会上与日本民众面对面交流,正是因为他相信“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正是因为他坚信“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中日关系不会因为这样一次“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就立刻变得阳光灿烂起来,但中日关系一定会因为这样一次盛会得到改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这样有大局观、大智慧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