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代表委员热议——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移动版    时间:2023-03-13 11:24

  新时代十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领域加大倾斜投入,我国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也要看到,农村现有的生活条件同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仍有差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工作均作出了部署。如何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增强基础设施完备度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委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告诉记者,目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集中供气、集中供暖、集中排污、集中垃圾处理等投入不到位、设施不齐全等问题。他建议,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做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健长期关注山区交通建设。他注意到,因为财政收入的差距,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村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差异明显。

  “从建设的角度来讲,比如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这个指标,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是85%的比例,3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也是85%的比例,而云南现在这两个指标分别是63%和62%,差距还比较大。”马健希望,持续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疏通进村入寨“毛细血管”,尤其要加快西部地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路网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雷明在调研期间发现,部分基础设施互通不畅,存在“断链”现象,互联网普及不够,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他建议,将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行一体化规划,完备乡村基础设施。“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洁能源、防汛抗旱、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保留乡景乡味。”张雷明说。  

  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目前,边远山区农村的生活垃圾由于集中收集清运成本高,基本上都采取就地集中填埋的简单处理方式,甚至是露天堆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的去向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内曹村党支部书记蓝姣智建议,要在国家层面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提升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厕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资源化利用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说。她建议,尽快启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状况普查,,摸清底数,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产品、施工及管理质量认证,从源头建立质量效果保障机制。

  赵立欣还建议,建设一批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行示范区,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规划、乡土景观设计、厕所污水垃圾治理工程等方面因地制宜的系统设计、建设,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样板、积累经验。  

  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受访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瞄准乡亲们的“急难愁盼”,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提标扩面。

  “我们现有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标准与其承担的职责功能还不适应。”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说,“要像办村小学一样办村卫生室(所),像教师进修一样加强乡村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相对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

  目前,在一些乡村地区,仍然面临着疾病认识水平低、疾病预防水平低、疾病治疗水平低、疾病救治水平低等问题。农工党界别提交的小组提案建议,要在“知”字上下功夫,着力加强乡村健康教育,提升居民认知水平;在“防”字上下功夫,着力加强乡村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扩大重大疾病早筛查、早发现的覆盖面;在“治”字上下功夫,着力完善乡村疾病诊疗体系,拓展乡村群众就医渠道,深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在“救”字上下功夫,着力完善综合救援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急危重症患者发现和上转能力,着力提升县级急危重症救治水平。

  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认为,目前农村学校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相对较少,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城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定期限的制度,以此带动农村教师水平提升。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5G、AI先进网络通讯技术的投入,加快建设“网络教室”“空中课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使用,让更多学生和家长受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3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