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报道“命题”管窥

移动版    时间:2015-06-03 09:14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顺利步入小康社会绕不开的主要障碍是三大差别问题,而直面并逐步解决乃至最后消灭三大差别,搞好当下中国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无疑,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抉择。然而,当下个别地方新闻传媒对此方面的报道力度还不够,尚存在一定的弱化、盲目、缺位问题,值得注意。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消灭城乡差别是中国发展务必攻克的难题,中国新闻人要大力做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传播,为促进中国顺利步入小康社会而承担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建设;研究;报道

曾有评论指出:“城镇化应该是当今中国领导人最为关注的首要政策和课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转型期,要求由速度扩张转向质量提升。”[1]毋庸讳言,其实中国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问题由来已久。因为它关系中国百姓整体幸福指数,因此力求逐步解决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届领导人一直重视并积极实践解决的问题,可谓卓见成效。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有提高,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三大差别问题似乎不再那么引人注目。

然而,伴随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中国与国际接轨各种转型期到来,中国社会三大差别问题出现了多元发展的复杂状况。比如,一方面某种程度地出现三大差别缩小态势,可喜可贺;另一方面某种程度地出现三大差别加大的不利因素与状况,令人堪忧。当然,之所以喜忧相伴,皆与中国社会的国情、社情、世情不可分割。然而,无论如何,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步入小康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非解决不可。于是,不断强化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成为中国顺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诚然,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不在表面,重在本质,需要综合治理。事实上,党和国家现今主要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同志,早就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中国顺利步入小康社会进程中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性所在。因此,他们早年的博士毕业论文都是相关此方面问题的研究。从中可见,搞好城镇化建设、消灭城乡差别是中国发展务必引起足够重视并一定要攻克的大难关。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下中国新闻人在做好其他报道的同时,直面相关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个看似不新的选题,实则是具有赋予新内涵的新“命题”,意义价值重大。当然,为积极促进中国顺利步入小康社会勇敢担当,是中国新闻人责无旁贷的道义所在。

那么,当下中国新闻人在坚持新闻原则,尊重新闻信息传播规律的同时,为积极促进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作贡献,搞好相关“命题”传播,应该主要把握什么理念呢?笔者认为,不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道法”自然把握农民为本理念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美国早年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参考。比如,美国非常侧重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主体圆点的“辐射”式多层次城镇体系,美国新闻传媒也极其重视相应的信息报道传播。美国以大城市为中心主体圆点的“辐射”式多层次城镇体系模式渐次主要体现为:全国性大“都市圈”→城市带→中心城→区域中心城→地方小城→中心镇,即看中以点带面,连片发展。以笔者曾访学旅居一年的美国纽约为例,它的都市圈就以曼哈顿商业中心为主,全球瞩目的纽约金融街等则属主要城市带,纽约所属几大区则属中心城,中心城又与区域中心城相连,外围则是地方小城及更远的中心镇。当然,美国极其注重法律规约下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并在此框架内寻求交通方便化,以及工业化、产业化、商业化、信息化等的综合发展。总体分析来看,美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布局主要注重“龙头”效应。比如,以整个国家而言,以各大都市为主要龙头,各有“辐射”式发展;以中等城市而言,以中心城为主各有“辐射”式发展;以地方小城而言,则以各中心镇为龙头,各有“辐射”式发展。从而,全国性地表现为城乡一体态势,力求大大消除贫富、城乡差别。

李克强同志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及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立足国情,开阔视野,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也需要一些重大的政策考量。”[2]

不言而喻,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其中农村农民人口占多数。因此,消灭中国三大差别中的城乡差别,扫平中国顺利步入小康社会路障的重中之重,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建设之路,不可小觑。显然,它需花大力气解决好。诚然,近年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出现了很多值得肯定的典型,有关传媒的报道恰到好处。比如,2013年3月30日下午,央视“新闻直播间”曾发表标题为《农村就地城镇化、10万农民住新居》《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社区产业配套、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专题报道,侧重报道河南新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果与收效,从而让受众知晓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状态。再比如,2013年4月19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标题为《海南琼海:不砍树、不拆房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的通讯,主要报道琼海农村城镇化建设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生态、生态本质情况,展现让农民在家享受城市人生活品质的做法和成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述报道都充分注意并体现了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定的“道法”自然把握农民为本的理念。“道法”自然农民为本,即尊重自然、社会规律,就是按辩证客观发展规律办事。

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到,目前新闻界关于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报道力度尚有不足,尤其是一些地方传媒的相关新闻传播仍未到位,一些地方乱象不断,亟待修正推进。比如,个别地方的政府人员误读中央政策,将党中央的好政策执行歪了;个别地方政府人员将农村城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通过征收土地“造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政府人员贪污腐败,克扣农民应得款项,借机敛财,致使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在强行用地,以致造成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局面的极端事件发生。事实上,曾有传媒报道,有个别地方农村农民因误会,特别是对有关部门个别人员的粗暴征地或不服、不满、不甘,而产生自杀、自残行为等。显然,相关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急需中国新闻力量的大力监督、参与、引导。李克强同志明确表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3]

不难发现,搞好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把握好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农民为本理念是多么重要。此时,中国新闻人秉持好人本理念精神,起好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弘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报道功效作用,意义价值不可低估。

总之,中国新闻人在报道中把握好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具体状况的辩证性、同位性、协调性等,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新闻报道,既要注意相关信息报道传播的全息性,也要注意相关信息报道传播的个性,更要注意尊重自然社会规律,把握一定的农民为本理念,按辩证客观发展规律办事,从而起到良好的正能量信息发布之导向作用。

二、“顺势”而为注重教育素质提升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意搞好诸多人口文化继续教育和素质提升,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有许多路径值得探索。在这方面,笔者认为,美国早年一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相关做法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比如,美国很注重城乡一体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等的设施普及,即使在边际中心镇也设有相关社区大学、社区图书室、社区护理院、社区医疗点、社区法律中心等,尽量保证农村人口继续教育的实现,以利于人们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应享权益的兑现。尽管有时因为诸多社会问题,导致一些人的上述权益付之东流,但对有条件的有钱人而言,上述一切都不成问题。当然,由于美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倡导市场化为主、自由经济理念,因此也造成一定的社会混乱动荡以及极端事件的不断突发。尤其是贫民窟、种族暴乱、犯罪骚乱等导致社会危机重重,对经济社会发展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不利的一面,应引起中国相关部门的警觉与注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