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精心研究策划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学生暑期思政实践活动。思政实践活动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磨练品格、筑牢信念、坚定理想,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的引领,设置了党史国史、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乡村振兴4条主线,派出6支队伍,在山西大同、黄河沿岸、河北塞罕坝、江苏苏州、福建莆田、四川甘孜等地,深入基层群众,了解国情民生,立足现实关切,着眼时代命题。实践活动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彭建、院长贺灿飞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冯雅新老师提供专业支持,团队由16名带队教师、15名助教和99名本科生共同组成。
思政实践是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思政实践团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以接地气、有灵气的方式展现经典故事,激荡情感共鸣。莆田思政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参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探寻莆田市在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城区规划等方面的成果。苏州思政实践团参访工业园区及科创企业,感受科技进步与创新精神的力量;参观费孝通纪念馆,深刻感悟甘为人梯、团结协作、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树立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的志向。丰富的实践内容坚定了同学们的理想信念,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莆田思政实践团参观竹刻和木雕展览。
思政实践是践行知行合一、锤炼过硬本领的关键方式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育才相统一的过程,高校教育需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本次实践将思政内容嵌入教学活动,将专业训练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大同思政实践团从地貌特征入手,脚踏大地探寻古今,研究中国煤都的前世今生。塞罕坝思政实践团扎根北京大学科考生态站,融入野外生态实验教学,让学生们在劳作中体会知行合一,感悟“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练就扎实野外调研本领。
大同思政实践团成员在桑干河岸观察地质地貌。
塞罕坝思政实践团成员走入防护林开展生态科考。
思政实践是弘扬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的有机土壤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本次实践从多方面融入中国历史,带领学生探寻民族精神、了解国计民生。黄河思政实践团以“寻黄河文化、讲黄河故事、悟黄河精神”为主线,深入了解黄河历史,在母亲河边感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甘孜思政实践团深入基层,入户调研,探索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培育过程,通过与藏民的深入沟通,同学们深化了对民情社情的认知,更加坚定了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决心。
甘孜思政实践团走进藏民家中访谈调研。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融合地理、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等专业特点,着眼于“两山理论”时代命题,,开展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实践活动。北大学子走向祖国大地,深入乡野自然,在实践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书写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崭新篇章。(作者谭卓立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团委书记;金鑫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