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2023年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移动版    时间:2023-10-11 17:09

  近年来,受耕作方式变化和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气传病害也呈早发、重发态势,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做好小麦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全面推进小麦秋播药剂拌种,不仅可以高效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还可有效控制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秋季发生危害,显著降低来年发生基数、减轻小麦生长中后期防治压力,是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的重要措施。   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防控策略,全面落实播前精细整地、种植抗性品种、药剂拌种包衣、合理适期晚播、秋苗期达标防治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小麦种传与土传病害、地下害虫以及秋冬季苗期病虫危害,为全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打牢基础。   二、防控目标   2023年全国冬小麦秋播药剂拌种覆盖率总体稳定在90%以上,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黄淮海小麦、玉米两熟区,以及西南、西北、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力争做到药剂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长江中下游、江淮小麦、水稻两熟区,药剂拌种率保持在85%以上。   三、防控对象   根据各小麦种植区秋冬季病虫害发生特点,确定重点防控对象,因地制宜开展防控。黄淮海麦区重点防控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黄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长江中下游麦区重点防控纹枯病、黑穗病、麦蚜、麦蜘蛛、灰飞虱等病虫,关注茎基腐病。华北麦区重点防控根腐病、茎基腐病、全蚀病、麦蚜、麦蜘蛛等病虫。西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白粉病、黄矮病、雪霉叶枯病(新疆地区)、麦蚜、麦蜘蛛等病虫。西南麦区重点防控条锈病、麦蚜和麦蜘蛛等病虫。   四、关键防控技术措施   (一)种植抗(耐)性品种   因地制宜优化抗(耐)性优良品种布局。黄淮、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种植成株期抗性或慢锈性品种;西北、西南等条锈病菌越夏、冬繁区,种植全生育期抗病品种,提高中高抗品种种植比例,控制条锈病初始菌源量;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等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发生区,选择对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等具较好抗(耐)性品种;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常发区、新发区,选择种植对土传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   (二)深翻灭茬、精细整地、适期晚播   加强播前田间管理,每2—3年深翻1次土壤(25—30cm);提高前茬作物秸秆粉碎细度,有条件地区可施用有机肥、秸秆腐熟剂等加速秸秆腐解,降低病原菌菌源量,减少病虫侵染几率;播后科学开展田间镇压,防止种苗根系悬空而加重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和冻害;条锈病菌源区,及时清除麦田周边自生麦苗、杂草、小檗,降低条锈病越冬菌源量。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发生特点和秋播期间天气趋势,播期内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期,并根据晚播天数加大用种量,保障基本苗数,降低冬前病菌侵染和病虫害发生程度。    (三)实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开展拌种或包衣。茎基腐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区,选择含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嘧菌酯、氟唑环菌胺、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成分的种子处理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茎基腐病防治用药可参照《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农办农〔2023〕31号)。条锈病越夏、冬繁区及其周边麦区,采用三唑类药剂、福美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同时兼治苗期白粉病和黑穗病。全蚀病发生区,采用硅噻菌胺、苯醚甲环唑或井冈枯芽菌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苗期蚜虫发生区,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包衣。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区,使用对路杀菌剂和杀虫剂或其复配剂进行拌种或包衣。拌种或包衣时优先选择种衣剂剂型,并添加含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免疫激活蛋白、二氢卟吩铁等成分的植物免疫诱抗剂,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抗病、抗逆性。   (四)加强秋苗病虫防治   针对小麦苗期条锈病,在发病初期实行“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措施,选用三唑类杀菌剂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喷雾防治,三唑类药剂可兼治白粉病;苗蚜重发区,在拌种预防的基础上,选用吡蚜酮、啶虫脒、抗蚜威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控,,还可切断黄矮病传播途径;麦蜘蛛发生区,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开展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早发重发田块,分别在纹枯病病株率达10%或茎基腐病病株率达5%时,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   五、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病虫监测   秋冬季要加强对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孢囊线虫和地下害虫等病虫监测,根据测报规范要求,定期开展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发布趋势预报,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病虫,及时组织防控行动。对条锈病发生区,推行首发奖励制度,做到带药侦查、达标防治,早发现早控制,压低来年发生基数。   (二)推进宣传引导   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和秋苗病虫防治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保障小麦单产稳定提升的第一道关口,各地要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部署,确保各项措施有序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以及横幅、明白纸等手段,宣传小麦秋冬季病虫防治好技术、好经验、好做法,全方位营造秋冬季病虫防控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秋播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的积极性,为提升药剂拌种和秋苗病虫防控覆盖率提供支撑。   (三)开展服务指导   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植保机构要在秋播关键时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及培训活动,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拌种培训班、建设防控示范区等形式,指导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种业企业、植保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科学开展药剂拌种及秋苗病虫防治。要深入推进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强化药剂拌种、理化诱控、绿色药剂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农户主动科学开展药剂拌种,提升小麦绿色防控水平。   (四)组织统防统治   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苗病虫防治的意义,切实落实属地防控责任,积极组织各类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药经销商等,为农户统一开展秋播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喷防服务。有条件地区以镇村为单位,整建制推进药剂拌种工作,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要加强对路药剂、拌种设备等秋播拌种防控物资调度,确保供应充足、质量可靠。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68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