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潭门镇渔民从古至今就是三沙的主人,是他们把三沙与祖国联系起来
没有潭门镇就没有三沙市
伍书光曾在1983年驾驶一艘载重量为9吨的帆船前往南沙,揭开了潭门镇渔民重返南沙的序幕。
《更路簿》记载了完整且繁忙的海上交通体系。
图为海南省博物馆中的《更路簿》其中一种版本,原件破损严重,这一页保存相对完好。 本版图片均据《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8日下午来到琼海市潭门镇考察,登上捕鱼船,与当地渔民亲切交谈,询问渔民远航安全情况和生活状况,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潭门镇是海南省琼海市东部一个濒临大海的小镇,与它毗邻的另一个小镇博鳌,因博鳌论坛而声名鹊起,这使潭门镇显得有些落寞。
潭门镇渔民从古至今就是西沙、中沙、南沙(以下简称“三沙”)的主人,是他们把三沙与祖国联系起来。没有潭门镇就没有三沙,也就没有今天的三沙市。
潭门镇距嘉积主城区20公里,它东面环海,南邻博鳌,西接嘉积,北连长坡,行政区域面积为89.5平方公里,潭门镇海岸线总长18公里。潭门镇共有3.2万人,以渔业、尤其以南海远洋捕鱼为主要产业,居民多为渔民。
南海,包括黄岩岛在内,被潭门镇渔民称作“祖宗地”,是他们世代讨生活的地方。从明朝、甚至是在宋朝之前,潭门镇人就在南海中讨生活。
潭门人:不打鱼的渔民,不种地的农民
据琼海市作家卢传福介绍,潭门镇很少有人种田,“如果靠种田为生,早就饿死了。”
“他们也不打鱼,他们是不打鱼的渔夫。”卢传福说,“在中国,不管山东、浙江、福建,还是广东或海南其他地方,所有渔民都是在船上捕鱼,在水面劳作,只有潭门镇的渔民是到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这种方式从宋朝就开始了。”
三沙离海南岛远,离南海周边国家近,为什么是我们的祖先,而不是他们的渔民去三沙?恐怕就是因为海南有个潭门镇,而他们的作业方式与众不同。他们只有在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才能找到生存之路,而三沙正是这样的地方。是他们,把三沙同海南岛,同祖国联系了起来。
伍书光:30年前壮举为中国人重返南沙拉开序幕
潭门镇有一位名叫伍书光的船长,他是帆船时代的船长代表。伍书光虽然默默无闻,但不应被国人忘记。1983年,他曾带着几个渔民,驾着一艘载重量只有9吨的小帆船前往南沙群岛。潭门镇渔民以前在南沙群岛捕捞海珍品后,有到东南亚去出售的习惯。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排华”运动,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我国渔民前往南沙群岛就几乎没有了。
1983年时,我们还没有在南沙群岛占领一个岛礁,还没有一名战士——直到1988年,大陆才在渚碧礁建立起第一代高脚屋,在永暑礁建立了观察站。即使是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沙群岛的考察,也是在1984年才开始的。
伍书光此举犹如石破天惊,他重新拉开了祖国大陆重返南沙群岛的序幕。
问到当年为什么决定去南沙群岛,老船长回答:“我十七八岁的时候去过南沙,知道那里的海货多。当时又正好在西沙遇见一些香港和台湾的渔船,他们告诉我南沙哪些岛屿被外国侵占了,西边的岛菲律宾占得多,南边的岛越南占得多,只有太平岛上有台湾的驻军。我想,南沙群岛是我们中国的,我们祖祖辈辈都在那里捕捞,我们潭门镇渔民把那里叫做‘祖宗地’。过去我以为那里都被台湾的军队占领着,他们要反攻大陆,我们要解放台湾,所以不敢去。现在才知道台湾就占着一个太平岛,除了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大部分岛礁都没有人,我们应该去。”
《更路簿》:每条航线都把三沙的岛礁连接到潭门港
《更路簿》是文昌、琼海一带的渔民去三沙作业的路线图,里边记载了西沙和南沙绝大部分岛礁的位置以及岛礁之间的作业路线。最重要的是,他们为那些岛礁一一命名,并用罗盘确定方位,计算距离。从此,潭门镇的渔民去三沙就再也不会迷失方向了。
关于三沙主权归属的证据,其实只要一本《更路簿》就够了,这是铁证。
最初,渔民带着船去西沙、南沙,那时全凭经验:抬头看星象,低头看海况,再看看海水颜色,以此识别洋流……到了某个岛礁后,他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给这些岛礁命名,没有名字,他们就没法交流各自的经验。
据卢传福说,《更路簿》至迟在明代就已完成。
《更路簿》由各个经验丰富的渔民总结而成,所以版本很多。这些版本大多来自潭门镇。
潭门镇渔民使命已经完成
潭门镇不大,就几条街,但街道两边都布满了各种卖贝壳类工艺品的店铺,其中多由砗磲雕刻而成。砗磲现在几乎成了潭门镇的主要产业。但是如今,砗磲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捕捞砗磲属于非法行为。
潭门镇渔民的祖先以珊瑚礁为生,世代捕捞海龟、鲍鱼及各种贝类,可是它们都已成为保护生物,连赖以生存的珊瑚礁也已成保护对象。那么,渔民的未来在哪里?
其实,潭门镇渔民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和祖先已经用独特的捕捞方式,用在海上九死一生的冒险,把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沙、中沙、南沙与祖国连接起来。他们也用一条条记在心里、记在《更路簿》上的航线,把西沙、中沙、南沙的一座座珊瑚礁与中国连接起来,这一条条航线是潭门镇渔民用命连接起来的。
如今成立三沙市,这得感谢潭门人。没有潭门人,哪有三沙市。一个城市的成立,必须有人口,有居委会。三沙市是地级市,按照民政部要求,地级市政府驻地的常驻非农业人口需大于20万。可是除了潭门人,三沙哪里还有其他居民。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凡有居委会的地方,上面的居民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潭门镇。可以说没有潭门人,就没有三沙市。(据《中国国家地理》)
潭门镇渔民:
维护主权最好办法是去南沙捕鱼
中国海岛的冷暖凉热,所牵动的不只是天气预报上的数据变化,而是真实关系到世代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或许,纯朴的渔民很少会讲出“维护国家主权”的大道理,但他们每个个体所做的一点一滴,正是国家主权最真实质朴的体现。
琼海市潭门镇是中国开发远海捕捞的著名渔乡,远洋航行和远海捕捞历史悠久。这里的渔民足迹遍及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等地,他们世代都以海洋为生。
目前,潭门镇共有3.2万人,渔业人口超过四成,拥有500余艘大小渔船,其中200余艘专赴远海捕捞。据悉,到黄岩岛海域捕捞作业的渔船,90%以上来自潭门镇。
尽管靠海吃海的渔民不会把“维护主权”的口号挂在嘴上,但潭门镇渔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形成一种观念:去南沙出海捕鱼,是保护祖国海域的办法。
而近年来渔民的生计并不好过,潭门渔政协会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如果不是这几年有政府补贴,当地80%的渔民都要亏损。不少渔民出海碰到菲军骚扰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还被菲律宾军方非法扣押,遭到拘留。
但用潭门镇渔民的话说:“即使偶尔亏钱,西沙、南沙还是要去,并且还要增加去的次数。”同时,渔民们也希望政府部门派更多的渔政、海监船保护他们合法的海上作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承忠撰文指出,开发西沙旅游,对我国国民来说,除丰富了旅游休闲生活也培养了主权意识。一方面,此种行为属于利用自身资源,合法;另一方面也以实际行动维护主权,合理。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表示,主权和管辖权并不是空洞的,而是由具体的实际内容构成的。随着我们对海洋管理的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相信在海洋领域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也会陆续出台。而民间的一些行为,无论何时,都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益补充。
(据《国际先驱导报》)
- 美味鲜果忙推送 特殊油墨在发光 鄂企“链”出更大朋友(2024-12-22)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
- 湖北骄傲!武汉首位!刚刚,他当选了奥斯卡奖评委!(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