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本网讯 农业农村部紧紧围绕长江十年禁渔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机制,强化执法监管,深化物种保护,全面推进落实“三年强基础”各项工作。经过努力,截至目前,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群众举报量同比减少20%,禁捕水域管理秩序总体平稳;23万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现全覆盖,渔民总体满意;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刀鱼、鳤等稀有物种分布范围和可见频率显著上升,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持续做好安置保障,退捕渔民总体满意。农业农村部实施退捕渔民就业帮扶“暖心行动”和“十省百县千户”退捕渔民跟踪调研,将生活困难退捕渔民纳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今年以来共组织水产养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等帮扶培训15期,培训退捕渔民5100余人次,向退捕转水产养殖渔民赠送630万尾优质虾苗和4000册水产养殖图书,努力帮扶退捕渔民发展农渔产业,退捕渔民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目前,沿江15万有转产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实现应帮尽帮,符合参保条件的22万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已有4.9万人领取养老金。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禁捕秩序总体平稳。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暗查暗访挂牌督办,强化长江口执法管理。截至10月底,,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执法船艇2677艘次、执法人员28413人次,查处违规作业渔船11艘,“三无”船舶40艘,取缔非法网具1785顶。中央财政累计投资10.6亿元用于禁捕水域执法能力建设。截至目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有渔政船艇2376艘、执法车辆1991台,是禁捕前的3倍;视频监控前端探头15340套,是禁捕前的近10倍;持证执法人员10400余人,是禁捕前的2倍;护渔员超过2.6万人,是禁捕前的12倍。人防技防结合、专管群管并重的执法体系更加完善。
统筹加强保护修复,水域生态恢复向好。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系统开展珍稀物种野化放归、野外自然繁殖试验,补充野外种群资源。组织放流中华鲟80余万尾、长江鲟78万尾,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首获成功。建设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和土著鱼类保护保育中心,提升重点物种保护能力。开展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繁殖需求的生态调度并跟踪监测,组织实施科学放流活动,6月6日全国“放鱼日”活动,放流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滇池金线鲃、长江鲟、胭脂鱼、沙塘鳢等珍稀物种110余万尾。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发布2022年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状况,2022年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生物完整性指数比2018年均提升2个等级。
- 首届天津·汉沽草莓文化节启动 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发(2023-12-29)
- 全面展示竹产业发展成果 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2023-12-29)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进入二审 充分保障农村集体经(2023-12-29)
- 全国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在黑龙江大庆召开(2023-12-29)
- 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结会在北京召开(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