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4年9月6日,孟加拉国达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抵达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进行国事访问。图为安倍与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希纳
1、中日政府最早或下月签“海上联络机制”协议
消息指,中日两国最快在下个月签署海上联络机制协议,避免两国在东海发生冲突。分析认为,中方努力缓和紧张局势,是为了避开国际社会对中国就南海填海造地的批评。共同社报道称,据多名的日中关系消息人士透露,两国上星期在北京举行第五次防务部门会议,双方同意在东海现场海域及空域直接通讯、日本自卫队和中国海空军开设热线,以及紧急情况下用英语沟通。(雅虎新闻)
2、国防部:常万全部长将赴俄出席上合组织防长会并访问芬兰
6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称,应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大将和芬兰国防部长约西尼尼斯托邀请,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将于6月28日至7月5日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并对芬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中国日报)
3、日本“抢”孟加拉国深水港大单 美印搅局排挤中国
美国彭博新闻24日报道,孟加拉国首个深水海港将在该国东南沿海的玛塔巴瑞(Matarbari)开建,日本已拿下该项目大单。孟加拉国此前曾计划在25公里外的索纳迪亚(Sonadia)水港,与中国有过密切接触。美媒认为,日本拿下这一单对中国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
海事分析师克里斯本·阿特金森认为,考虑到建造轨道线和进港航道的成本,“我觉得那里的空间只能允许建一个港口。”他还认为,孟加拉国建造港口想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中国因素不利于达成这个目的。尽管日本一家公司在2009年完成了对索纳迪亚建设港口的考察,但是起初孟加拉总理谢赫·哈希纳是在寻求中国帮助,称中国是孟加拉国最可依赖和最始终如一的朋友。2014年6月,哈希纳访问中国时虽然最终没有签署协议,但是有中国媒体称,双方都表达了进一步洽谈的意愿。数月后,哈希纳的一位内阁成员揭露了协议“难产”的原因:“有一些国家,包括印度和美国在内,反对中国参与。”美媒分析认为,孟加拉湾一直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角力场”,三个国家都在不断向该区域投资。中国也一直寻求建立和南亚国家经济和军事上的联系。国立澳大利亚大学访问学者戴维·布鲁斯特称,“那里必将上演一场大国‘混战’。日本显然是把自己放在了中国的竞争对手的位置上,而且把对港口的控制看得至关重要。我觉得这应该是日本想看到的结果。”(中国日报网)
4、李源潮将出席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
6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将应邀于6月27日出席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本届论坛将于6月27日至2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主题为“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主要议题包括:大国的安全合作、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欧洲与国际安全合作、东南亚与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等。多位外国前政要、知名智库学者和各界人士共约500人将应邀出席。(中国日报)
5、北约秘书长:乌克兰有可能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
据俄罗斯卫星网25日报道,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认为乌克兰存在爆发大规模冲突的风险,并呼吁各方执行明斯克协议。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乌克兰委员会防长会议上说,“乌克兰冲突已经造成了6000人死亡,停火协议不停遭到破坏”,他再次指责俄罗斯为乌东部民兵提供训练、武器和特派部队。但俄罗斯指责乌克兰政府破坏停火协议。普京此前表示,“乌克兰强力机构必须立即停止向顿巴斯地区的居民点开火,开始政治缓解进程。”(中国新闻网)
6、普京支持率未受西方制裁影响创下新高
据美国媒体报道,6月24日公布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内支持率已经达到了89%,创下新纪录。有评论认为,国际冲突并没有使俄国民众厌倦,相反,他们从中找到了俄罗斯作为超级大国的自豪感。
俄罗斯独立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以来,普京的支持率就居高不下。受到乌克兰局势的影响,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北约也频繁调兵遣将,但这些无法撼动普京在国内的支持率。(中国日报)
7、三星首尔医院部分设施无限期关闭 高层首致歉愿尽全责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三星首尔医院部分医疗设施的关闭时间原定于6月24日结束,但政府24日宣布无限期延长关闭时间。
据报道,韩国三星首尔医院在该医院一名司机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后,因应对措施欠佳而导致多人被感染。此后,韩国政府中央MERS对策本部对该医院部分医疗设施采取了临时关闭措施。三星首尔医院被指为疫情“第二大源头”,医院营运团体三星生命公益财团理事长、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日前向公众道歉,这也是疫情暴发以来首次有三星高层公开致歉。 李在镕表示,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给公众带来极大痛苦和忧虑,对此深表歉意;尤其是向因MERS不幸身亡的患者和家属,以及正接受治疗的患者和隔离者致歉。三星将对治疗患者尽所有责任,并于疫情结束后改革医院,彻查疫情扩散原因。(中国日报网)
8、“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北部杀害22名平民
据叙利亚通讯社25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当天在叙北部库尔德人聚居地艾因阿拉伯镇 (又称科巴尼)杀害至少22名平民。报道援引当地消息人士的话说,“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当天早晨潜入艾因阿拉伯,随后在该镇南部一个村庄枪杀了至少22名 平民,其中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此外,极端分子还在艾因阿拉伯制造了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伤亡情况不明。(新华网)
9、美国改变人质政策 现有逾30名公民在海外遭绑架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政府关于人质问题的政策将发生改变,美方将继续坚持“决不妥协”的立场、继续禁止向绑匪让步,但可以与之保持联络和沟通。目前,超过30名美国公民在海外被恐怖组织或犯罪团伙挟为人质。(中国日报网)
10、报告称白人是美国最大恐怖威胁
英国《独立报》网站24日报道称,据新美国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美国,白人是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过去14年,他们杀害的人比穆斯林或其他任何种族都要多。新美国基金会研究了美国本土发生的26起被定性为恐怖主义的袭击事件,发现其中19起是非穆斯林所为。非穆斯林组织包括右翼、反政府组织和白人至上论者组织。(参考消息)
11、金融时报:美国正在寻找应对中国崛起的“B方案”
英国《金融时报》24日刊登文章称,因担心美国之前对华政策已无法应对中国,美国正在寻找应对中国崛起的“B方案”。
以下为《金融时报》评论摘选: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的图像,促使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辩论明显转向。华盛顿开始显露出惊慌失措。美国不仅对北京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感到担心(无论是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是在中国推出自己主导的国际银行方面),而且还有一种潜在的担忧,即美国对于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不再确定了。
“过去35年、五届政府关于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共识被如此严重地瓦解,以至于我们已经对美中政策的根本基础失去信心,”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前亚洲事务幕僚、现任华盛顿智库曼斯菲尔德基金会负责人的季浩丰说,“所以,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路径。”
在局势日益紧张之际,3种改变美中政策的方法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