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孙竞)今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日前,“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指出,,非遗研究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教育界和学术界应当积极回应这一社会需求,提高学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在非遗研究中要有世界眼光,不仅要着眼中国的非遗发展,还要关注国际社会非遗理念的深化,要有世界的意识,也要有世界的胸怀。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雁云表示,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播的高地,在非遗保护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北师大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瞻的教育理念,不断整合多学科优势,以跨学科视角推动非遗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全面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嘉宾围绕“非遗内外: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生态与传承: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跨界与融合:非遗保护中的类别与媒介”“主体性与文化权力:非遗的人民性”“理论与实践:非遗保护与非遗学科建设”“话语与政策: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本土实践”等六大主题展开讨论,就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模式、非遗学科与民俗学的关系等诸多议题提出见解。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