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原标题:安倍称美军舰遭攻击将危及日本存亡 专家:牵强附会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邱越)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6日,日本众议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召开了关于安全保障关联法案的集中审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针对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条件,举了威胁日本存亡的具体事例。军事专家尹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安倍的解释非常牵强附会,目的是为了安抚日本国民,实现解禁集体自卫权。
安倍称,“如果美国军舰遭受导弹攻击,日本军舰防卫的一部分就有可能被摧毁,由此国家存亡也就变得岌岌可危”。日媒分析称,安倍或考虑朝鲜出现紧急事态,行使集体自卫权来维持导弹防卫系统,拯救国家安危。
尹卓指出,安倍晋三的解释是政治策划的一部分,为的是力保集体自卫权的通过。目前日本国内大多数人都不支持通过安保法案,让日本行驶集体自卫权。因为日本国民不希望日本被不明不白地拖入与日本没有任何关系的战争,不希望因为美国发生战争日本就跟着产生伤亡。而安倍作上述解释实际就是为安抚日本国民,表示如果美国发生战争,日本不一定会立刻介入。
然而,若美国的宙斯盾舰受到攻击,日本则有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据尹卓介绍,日本的宙斯盾舰不具备对来袭弹道弹侦查和计算的能力,也不具有目标分发的能力,而只能作为发射平台,由美国提供目标。所以一旦美国宙斯盾舰被摧毁,日本的宙斯盾舰将无法有效使用,甚至只是废铁一堆。这时若朝鲜导弹对日本本土发起攻击,就将威胁到日本的存亡。“这种解释非常牵强附会,带一点技术性又不符合技术,把老百姓弄得云里雾里,这样集体自卫权就比较容易获得通过。”
“这种解释目的就是想把所有人搞糊涂,但只有自己明白。”杜文龙说,其实安倍的意思非常明确:只要有美国元素加入战争,日本就必须动用其自身的军事能力,在作战过程中显示其存在,并加入战斗。
杜文龙认为安倍的表态透露出两个趋势,一方面,如今在美日同盟中,日本正在从支援保障的位置向一线作战行动靠近,从“后台”变成“前锋”,实现这种转变,日本在美日联盟中的地位便会大幅提升,甚至可与美国平起平坐。另一方面,今后日本参加战争行动的概率会与美国高度接近,日本将从一个与战争绝缘的国家变成参战频率最高的国家,与美国并驾齐驱。
【延伸阅读】海空死斗:图说二战美日航母对决
在讨论航母对决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的航母对决会在美日之间爆发?
作为老牌海洋大国,英国早在1917年就曾将购得的一艘意大利客轮改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初具现代航母雏形。图为1942年末,参与盟军“火炬”行动的英军“百眼巨人”号航母。小图为1918年拍摄的”百眼巨人“号。
在“百眼巨人”号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后,英国于1917年就订购建造了第一艘专用航母“竞技神”号(95),但直到1923年才完工服役(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的专用航母被日本抢先)。遗憾的是,该舰在服役期间并没有与对方航母交战的机会,最后是在未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于1942年4月在锡兰海域被日军85架99式舰爆围攻炸沉。图为1931年,即将驶离中国烟台港的“竞技神”号航母。
由于英国在当时是欧洲唯一拥有在役航母的国家,尽管是航母技术的先行者,但在战术运用上,除了在1940年11月奇袭意大利塔兰托港,开启了舰载机空袭敌方军港的先河外,英国航母大多还是作为战列舰的“帮手”,而非舰队核心。典型例子如1941年5月追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 图为1939年拍摄的“剑鱼”鱼雷机群飞越“皇家方舟”号航母。
当时英军先后派出了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2艘航母参与追击。尽管只搭载了陈旧的“剑鱼”鱼雷机,但“皇家方舟”号的2架“剑鱼”还是于5月26日创造了历史,其中一架发射的鱼雷打坏了俾斯麦号的舵机,使其航速变慢,最终被英军战列舰编队围攻击沉。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剑鱼”鱼雷机群空袭俾斯麦号战列舰。
图为“剑鱼”鱼雷机的技术参数介绍。(各位可以和后面美日二战舰载机的性能对比下)
当时的日本海军一直“师从”英国海军,但与“导师”不同,日本虽也受大舰巨炮思想影响,但其于1922年12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并非最早开工建造,但是最早建成的),并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于1939年将包括“苍龙”号、“飞龙”号在内的专用航母投入实战,在航母实战领域起步较早。图为1922年,正在进行海试的凤翔号航母。
相比之下,美国并不是技术先行者,但在相关理论方面却走在了前面,早在一战前,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就在1890年-1905年间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著作,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对后来各国海军发展影响极深。图为马汉的肖像。小图为《海权论》第一部的封面。
美国在开战前也积累了相当的航母使用经验。早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时期,美海军的2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就经常参加舰队演习,而且还经常互相演练“攻击”对方,检验航母运用理论。特别是在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中,萨拉托加号与其它战舰分开,单独“攻击”由列克星敦号所防守的巴拿马运河,证明了航母在作战上的灵活性,显示出空中突袭可在短时间内扭转整个战局,美海军以航母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图为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编队航行。
在1942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海军进一步意识到了航母对制海作战的重要性,加大了在建造航母领域的投入,后来逐渐把航母从一种战术武器变为了一种战略工具。这就为接下来当时两大海军的航母对决奠定了基础。图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