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的电价在世界上位于何种水平?
新电改如火如荼的在推进,各种民营售电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那么中国现行的电价在世界上位于何种水平呢?
1)目前中国的电价
中国的电价挺有意思的,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奇葩的。
看图很清楚,属于比较少的倒挂,就是工业电价比居民电价高。
其实想想就明白,工业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于批发用户,居民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于零售用户,正常来说,显然批发价不应该高于零售价。
但是我国有补贴,在用工业用电价格补贴居民用电价格,所以就这样了。
电价的绝对值方面:我国工业电价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
电价的相对值方面:比较收入下的相对价格,这样中国居民用电的相对价格大约是美国的10倍左右,略苦逼。
2)以后中国的电价
以后影响我国电价的,应该有诸多因素。
首先是利涨因素。
①清洁能源占比
新电改中有关清洁可再生能源“全额收购”保障以及鼓励“优先与用户直接交易”等举措的落地,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装机、电量占比将进一步快速上升。
清洁能源价普遍较高(水电除外),如风电、气电、核电、太阳能每千瓦时分别比煤电高约0.19元、0.35元、0.02元、0.50元,将会结构性推动电价总体水平的上升。这一趋势已在德国等欧盟国家得到印证。
②火电近零排放
国家对火电企业环保政策层层加码、日趋严苛。2014年连发“三道金牌”,要求火电企业全面实施“史上最严厉”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煤机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大气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燃机排放限值。
目前,“近零排放”改造之风向全国蔓延。国华、浙能、华能拟计划投入10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对现役燃煤机组进行改造。显然,改造成本和运营费用除了国家奖励利用小时外,也需要通过提高电价进行适当补偿。连续两年提高环保电价与除尘补贴已表明了国家的政策取向。
③水电电价偏低
水电属于战略资源,是电源结构调整的主角,但近年来受移民、环保等因素影响,开发重点又转到落后偏远的滇藏川地区,面临交通运输、配套工程、地方摊派、电量消纳等问题,出现造价暴涨的现象。而且,水电电价长期偏低(比火电平均低0.10左右),一直要求公平待遇,实现“同网同价”。电改后一旦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预计水电会有“补涨找齐”的要求。
④行业综合要求
火电的债务,气价上涨,新能源尤其是风电的亏损,特别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进军节能环保、油气管网等战略新兴产业需要的高额投资,都属于电价上涨的潜在因素。
然后是利跌因素。
①电力供大于求
2014年社会用电量增幅仅为3.8%,创出“历史新低”,远低于最高年份2003年15.3%的增长水平,今年前两个月用电量的增长更不理想,仅为2.5%。今后电力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将成为新常态。
在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开展电能直接交易或竞价上网,很有可能导致发电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不排除一些发电企业为了追求多发电量而压低上网电价。
供大于求的电力市场致使电价上涨动能不足,跌价符合市场规律。
②低迷的煤价
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决定了火电价格继续保持在下降通道。发电行业跟煤炭行业同属基础产业,又属于上下游关系,关联度极大。
由于环境约束,新能源发展迅速,天然气供应增加,去煤化力度加大,再加煤炭需求下滑,电力耗煤下降,进口煤冲击,产能过剩态势延续,预计煤炭行业短期内很难扭转秃势。受此影响,火电价格不太可能上涨,除非煤炭市场反转。
③输配电价核算
核定独立的输配电价,加上政府的严格监管,将产生“油水”挤出效应,让社会分享改革红利。
2015 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深圳成为我国首个输配电价试点城市。根据发改委的公布,2015至2017年,深圳市的电网输配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比2014年实际深圳电价0.1558元下降了1分多钱。
这意味着,未来三年深圳电网收益累计减少24亿元之多。拓展至全国,按照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计算,即使降低1分钱,也是非常巨量可观的。
据中电联统计,2012年我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0.6252元,其中:输配电价每千瓦时0.184元,约占销售电价的29.4%。而且,输配电价在三大网之间差距很大,最高的南网每千瓦时0.215元,占销售电价的31.82%,最低的内蒙电网每千瓦时0.105元,占25.11%,居中的国网每千瓦时 0.182元,占29.28%。其中固然有客观因素的差异,但也不排除存在运行管理的潜力。
所以,涨跌都有各自各自因素。个人认为长远来看,肯定是会涨的,涨幅不会大。而且这个要放在节能减排,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可以接受,无可厚非。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