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4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7月1日公布了作为军事行动指导方针的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在威胁美国安全的国家中提到了中国并表示加强警惕的内容引人关注。战略同时还点明与美国卷入大国间战争的危险性正在增加。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希望在军事上制造与中国的紧张局面,而美国军方采取的路线则略有不同,双方的分歧已经浮出水面。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3日报道,这是美军自2011年以来首次对军事战略进行修订。在最近4年时间里,中国在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附近的东海上空划设了防空识别区(ADIZ),并在南海的岩礁上填海造地建设人工岛,主张领土主权。奥巴马等美国政要对此提出严厉批评,要求采取措施缓和紧张局势,但中国并没有给予理睬,而是不断地制造既成事实。
报道称,不仅是有关中国的问题,美国国防部和军方对不愿意使用军事力量施压的奥巴马心存不满。自奥巴马担任总统以来,美国国防部长一职已经更换至第4人,由此也可见其与国防部及美国军方存在的分歧。而此次的军事战略则处处显露出双方的分歧。首先就是设定威胁美国安全的国家,其中明确列出了“中国”。
报道称,在2011年公布的上次军事战略中,只是对于中国在太空、网络、海洋活动方面表示“担忧”。此次则将中国本身定位为“威胁”。中国在南海岩礁上填海造地也成了“正在加剧亚太地区紧张局势”、“有可能部署跨越国际海上交通线的军事力量”等的证据。
许多观点认为,奥巴马政府希望在经济领域里与中国进行合作,结果却被中国抓住这一软肋,导致亚太地区出现军事紧张。美国的盟友希望美军对中国施加暂时性的军事压力,期待这能有助于地区的稳定。
报道称,此次的战略把加强与日本等盟国的合作、采取多边框架的安保政策作为根本原则。随着美军的优势地位不断下滑,虽说并非主观意愿,但像对待南海那样把问题完全抛给盟友的话,构想就难以发挥作用。如果是重视多边框架,那么美国就得对中国“动真格”。
报道称,除中国的军事崛起外,美国还面临着由于乌克兰危机而与俄罗斯的对立以及中东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进攻导致的中东局势动荡。与4年前相比,全球安全形势发生了剧变。虽然在军事战略中宣称“当前美国卷入与其他大国的国家间战争的可能不大”,但称这一危险性“正在增加”,显示出了危机感。
自2001年受到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及其盟友将重点放在防范恐怖主义等非对称敌人。在此次的军事战略中又重新提及对国家间战争的应对,但并未提及怎样才能阻止这些战争等具体措施。
报道称,美国的优势地位下滑将会成为引发世界混乱的“火种”,如何扭转这一现状,此次的军事战略并未开出一个对症良方。
资料图片: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中美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致辞。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和三大新兴市场国家公布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新计划,从而增强了在2015年达成一项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希望。
英国《金融时报》6月30日报道,世界各国在同一天接连作出宣布,美国和巴西总统共同宣布,将各自在2030年前让非水力可再生资源——例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20%。
这些承诺将意味着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加两倍,巴西将增加一倍多。巴西还表示,将在2030年前恢复1200万公顷的森林,几乎相当于英格兰的面积。
中国的承诺与2014年11月它在中美联合声明中作出的承诺基本一致,当时,中国表示其碳排放将在不迟于2030年见顶。
韩国公布的计划超出人们的预期。该国宣布,将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基准水平(一切照常的情况下)削减37%,之前的计划是削减15%至30%
这些计划是各个国家和企业(甚至包括梵蒂冈)在2015年12月巴黎气候会议前发表的最新声明。各方将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一项全球变暖协议。
这其中包括七国集团达成的一项协议:在本世纪末之前逐步削减化石燃料碳排放,以及到205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40%至70%。
但在极其缓慢的巴黎谈判中,一些棘手的问题仍未解决,比方说如何让各国遵守承诺。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6月30日报道,全球十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的三个——巴西、美国和中国——6月30日全都宣布了为遏制气候变化设定的新目标。
三国所作的承诺在形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从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过总体来看,这是朝着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净化全球能源体系迈出的崭新而重要的一步。
奥巴马的高级顾问布赖恩·迪斯在谈到与巴西就可再生能源达成的协议时说:“这是一项重要协议。”
曾任美国能源部副部长、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研究员的戴维·桑达洛说:“这是大国为对抗全球变暖采取的重大举措,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不过要防止人类对气候系统实施危险的干预,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6月30日报道,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的主要经济体都在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采取认真举措。这是全球在抗击气候变暖方面发生的剧变。
几十年来,全球气候政策深受富国与穷国之间分歧的困扰,前者从历史上看应该为大气中存在的大量的碳承担责任,而后者虽然工业化起步较晚,但如今成为头号污染源。
中国在气候谈判中采取的新态度并没有完全消除这样的裂痕,不过它的确在努力弥合分歧,而这让各国更有可能在巴黎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
参考消息网6月27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26日发表了香农·蒂耶齐的题为《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文,编译如下: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4日在华盛顿闭幕。双方在公开讲话中避免了争议,试图给日益紧张的两国关系展现乐观的一面。
在这次对话的官方声明中,明显没有认真提及南中国海问题,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填海造岛等活动的反对态度。美国国务卿克里在闭幕式上讲话时很小心,没有指出中国行为恶劣,而是说:“有不同领土主张的国家应该保持克制,避免做出预防性的单边行动,并以符合国际法的方式化解分歧。”这与最近美国军方官员更尖锐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
相反,美国可能试图通过在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战略层面举行“保护海洋”特别会议来间接解决这个问题。这次会议涉及海洋环境保护、海上执法、海事安全等话题。虽然会议的官方纪要中未明确提到南中国海,但涉及的许多话题——打击非法捕鱼、加强海上执法部门合作——最终可富有成效地适用于南中国海,有可能缓解紧张局势。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间接做法表示担心。越南分析人士陈长水(音)警告说,美国对中国建立南中国海海啸咨询中心的支持“将使得中国能合法利用新建‘岛屿’”。
此外,香港《南华早报》6月26日发表了题为《中美重申致力于在南中国海“避免军事对抗”》的报道,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在习近平9月访美之前,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缓和了两国关系。
“双方共同努力使南中国海局势有所缓解,双方都强调了在该地区避免军事对抗的意愿。”外交学院的王帆说。
王帆称,关系的改善为习近平访美铺平了道路,中美代表都表示合作比对抗更有价值。
这位专家说:“中美已习惯在分歧中合作,尽管这两个大国还需要时间来相互理解。”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以及参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美国内阁官员6月24日在白宫和来访的中国两位副总理刘延东、汪洋以及国务委员杨洁篪等一行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