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中国彩电大王面临生死之战

移动版    时间:2015-07-08 01:27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海信希望自己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做一个袖手旁观者。与喋喋不休的争吵相比,海信试图用自己的逻辑,走出一条行业征服者的道路。

  迎接人生的最后一役

  按周厚健的说法,“企业就像人一样,选择什么道路,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一定按照你的长项去选择,这个长项是你长期积累的东西,那个时候可能你就会比别人做得好一些。”“我认为海信的长项在技术研发上。”他说。

  周厚健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崇拜者。他在同济大学拿到了技术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学科与经济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研究技术方案的最佳经济效果。在同济大学一份关于技术经济学的讲义中,这样解释这个学科:一方面发展经济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技术总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技术的进步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显然,周厚健在这个学科上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在其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技术经济学的痕迹随处可见。

  2001年,海信电器濒于亏损,但仍巨资投入研发彩电芯片。四年之后,国产第一枚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音视频处理芯片——信芯诞生,它打破国外芯片对于中国彩电业全行业的垄断,并迫使同类国外芯片的价格在半年后降低了50%。

  2005年,液晶电视爆发式增长。韩国日本等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甚至连模组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只有套上机壳、拧上螺丝等简单的组装加工空间。2007年日韩品牌彩电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一度占据了半壁江山。

  周厚健发怒了。他率先布局突破阻力,坚持做自己的液晶模组,逐渐向产业链上游突破。2007年,第一条国产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投入生产。

  这一突破打乱了面板厂家欲向平板电视整机方向进行延伸垄断的计划,此后中国彩电同行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模组生产线,在整机的上游夺回了空间。两年后的2009年,海信成为国内首个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使得中国在LED面板时代拥有了更高的自主话语权。

  这几场以技术争夺为核心战役让海信一步步坐上了中国电视机行业的老大位置。然而,这个宝座尚未坐热,一场更大的产业变革已经近在眼前。

  2011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OLED技术,每年投入近百亿美元,意欲重获垄断的机会。这个被称为“梦幻显示器”的OLED,将直接废弃模组。这意味着,一旦OLED推广成功,中国多年来积累的面板和背光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甚至被废弃的危机,屏的核心组件将再次全部被外国企业控制。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中国彩电”或是“外国彩电”已经不是其决定购买的参考指标,技术好不好,价格公不公道仍然是这个残酷市场中最朴素的生存法则。面对又一次的行业危机,周厚健的应对一以贯之,技术带来的问题,只能靠技术去解决。

  在彩电行业浸淫30余年的周厚健很快发现了OLED的致命弱点。“OLED的初期良品率低、可靠性差,成本高昂,要想大规模占据这个市场,我觉得它5年内很难有机会。”周厚健说,“如果我们在画质上达到或超过OLED的水平,成本又比它低得多,就能维持目前的格局,寻找再一次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7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