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境外发债机构助力国内企业海外发债

移动版    时间:2015-07-08 17:07

  2014年是国内企业境外发债的收获之年,全年海外发债总规模约1230亿美元,而2013年的规模只有640亿美元,2014年总规模是2013年的近两倍。用“盛况空前”来形容国内企业海外发债这股热潮毫不为过。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连续推出四轮量化宽松计划的猛药,把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的超低水平,并宣布将这个利率延长至2015年中。如此难得的美元世纪大底,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中美二国的国债利差水平达到惊人的3%以上,这是诱发境内企业前赴后继奔赴海外发债热潮的前提条件。在中资企业海外发债高速增长的背后,既有国际市场超低利率的拉动性因素,也有国内市场的推动性因素。首先国家监管机构放宽了对企业发行海外债券的监管条件,其次国内银行不断紧缩的信贷政策,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也是国内企业热衷海外发债的重要推动因素。

  2013年以来,境内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占据了海外发债的绝大份额。近期,百度、腾讯、吉利汽车、青岛城投、上海电气等不同行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公司也纷纷加入了海外发债的行列。受2014年青岛城投、四川发展、上海电气等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发行成功的影响,各地的优质政府平台公司、省属大型国有投资公司也跃跃欲试,纷纷进行相关咨询,明确表示有去境外发债的意愿,各发行机构针对这类项目的储备也越来越多。

  相对于国内债券市场,企业在海外市场发行债券则面临着发行环境与发行程序更为复杂的多重因素。国内企业如何规避这些风险,顺利完成境外发债,我们专访了该领域资深机构新加坡星瑞资产管理公司,其上海联络部关键先生就企业关心的问题与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关健介绍,近二年随着境内企业高密度海外发债热潮的出现,在发行额度急速增高的同时,呈现出发行主体由银行、地产与央企所独占的局面急速向各省市地方企业渗透的态势。由于国内企业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缺乏了解,多数地方企业尚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混沌状态。大多是缘于盲从的心理而准备去海外发债的,对于海外发债的流程、审计评级、发行费用、回流路径等实际问题,都缺乏必要的了解与对应的准备。

  国内企业普遍认为海外发债的成本低廉,这个理解是不全面的。关健阐明,依照国际评级标准,只有发行主体获得标普BBB-级别以上的国际评级,才可以较低的利率发行投资级债券,而评级BB+及以下为投机级(高息)债券,其发行利率有时会高于国内发行利率。例如,房企低评级时有时达10—14的成本(低于国内信托),但它们以收益率较高的优点同样会获得较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追捧。

  由于海外债券市场体系发育成熟,其深度广度宽泛很多。在评级方面,国际债券评级的各个信用等级利差大大高于国内,尤其是对于国内评级达到AAA的优质企业,因国内信用利率曲线平缓各等级差距较小,所以在国内通常难以发挥高评级的优势。当选择海外发债时则可以得到令人瞠目的低利率,如国有几大银行、知名央企等,其融资成本低的让人咋舌。而国内多数企业尚达不到国际投资级的评级,其发行利率有时会高于国内。一般国内评级为AA的大型国企,境外发债的利率大多在5.5%-7.5%之间浮动。再比如国内某行业地位第一的大型金属类民营企业,国内主体评级为AA,国内发行利率为8%,海外发行利率为9%。很显然,国企的权重在海外发债市场还是蛮高的。

  关健表明,除了发行利率,国内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回流资金会不会受到政策管控而影响正常使用,这确实是个应给予高度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虽然理论上可以采用外商投资、跨境贸易结算等几个通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结合发行人所处行业、经营性质以及具体资金用途,设计个性化的专属解决方案,以便资金顺利流入并正常使用。

  关健强调,海外发债的前期发行费用是被很多企业忽视的问题。因为数倍于国内发行债券的前期费用,不吝是笔高额支出。加上发行结果具小概率不确定性,企业往往在这一环节举棋不定。关健透漏,新加坡星瑞公司对此环节有颇受境内企业信赖和欢迎的独家解决方案。

  虽然境内中资企业海外发债面临发行费用高昂、汇率风险、回流路径受限等问题,但还是难以改变中资企业前赴后继奔赴海外发债的大趋势。前不久欧元区宣布QE上阵,并发行了负利率债券,这些因素或将进一步引发欧元债走热。

  如前所述,常态下境外发债并非绝对会比境内债券的成本低廉,但由于目前是一种特殊状态,全球流动性出现过剩导致境外发债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当下成为海外发债的合适窗口。另外,由于海外发债不受行业以及净资产规模限制,相对于国内信贷、结构性融资居高不下的成本,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新加坡星瑞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为发行债券提供全程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前不久应境内合作公司的邀请在上海设立联络处(021-60627271),协调国内企业海外发债事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7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