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文笔峰下,聆听光阴故事·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移动版    时间:2015-07-16 17:16

文笔峰下,聆听光阴故事

□本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郑雨桐 许友盼文/图

文笔峰下,聆听光阴故事·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深山中的文峰村

文笔峰下,聆听光阴故事·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村里的建筑上造型精美的泥塑

    □本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郑雨桐 许友盼文/图

    去年底,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宁德蕉城区虎 乡文峰村入选。文峰村,原名石堂黄厝。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和唐山景。”到了民国32年,石堂分为文峰和梅鹤两村。

    文峰村村庄海拔610米,距离蕉城区城关约60公里,村门前有一形似笔架的文笔峰,可谓山高地僻。然而,先后诞生于这个小山村的有理学名儒陈普、爱国守台将领黄礼鉁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这个小山村仍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闽东。

    理学名儒由此出

    游览文峰村,陈俱斋先生祠是必到之地。这座祠堂位于文峰村东部,始建于唐天复二年,原为仁丰寺,如今正殿供奉着陈普先生的塑像。

    陈普,字尚德,号俱斋,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生于石堂黄厝,世称石堂先生。作为陈普的故乡,石堂留下许多与陈普有关的文物古迹。在梅鹤村,有一座造型独特的廊桥,据当地长者说,这座桥曾演绎过一段朱熹与陈普的“千古合唱”。

    据传,朱熹在古田杉洋创办兰田书院时,一日路过石堂,觉得口渴,便在离桥百余米一泉眼处饮水,泉水竟有墨香味。朱熹顿时诗意大发,路过在建廊桥时,在木梁上题字“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写罢离去。

    南宋淳祐四年,陈普生于文峰村。据传,陈普五岁能作诗,十二岁通晓四书五经。一日与书友同游沉字桥,见桥亭木梁题有“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联,便挥毫题对:“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这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合唱”,陈普也声名远播。

    咸淳初年,陈普听闻苏州大儒韩翼甫(韩为朱熹门生辅广的学生)在浙东崇德书院讲学,陈普遂往游其门,后又至杭州集贤书院深造。经过多年磨砺,陈普精通经史,名闻闽浙。

    南宋灭亡后,元朝朝廷多次授陈普为福建教授,但陈普以陶渊明自励,三不赴诏。宋咸淳七年(1271年),陈普在文峰村的仁丰寺内创办仁丰书院,招徒授课。至今,文峰村还保存着一块“志不仕元”的牌匾,这是陈普当年悬挂在书院中堂的横匾。

    将军墓见证两岸情深

    在文笔峰下,有一座由青色石材建成的古墓,在荒草掩映下显得有些荒凉。但对文峰人而言,这座古墓意义重大——这是清朝爱国守台将领黄礼鉁将军的坟墓。

    据介绍,黄礼鉁于嘉庆戊辰年(1808年)生于文峰村,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清道光年间,黄礼鉁考取武举人,后进京参加兵部会试,获列一等。

    据史料记载:黄礼鉁于咸丰九年(1859年)奉旨到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统帅三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

    黄礼鉁在台10多年间,积极进行军中防务,坚决抗击倭寇侵扰,多次受到褒奖。至今,黄礼鉁的后人仍保留着御赐给黄礼鉁及其家人的四道圣旨,当年的仪仗衔牌等相关文物也被留存下来。

    清咸丰年间,黄礼鉁担任广东水师阳江镇总兵,署理广东提督。在其北上谢恩途中,得知台湾彰化发生叛乱,他当即入台督办防务。在一次战役中,黄礼鉁身受重伤,不治殉国。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现在,走进黄礼鉁位于文峰村的故居,仍可从蛛丝马迹中窥见这位将军的忠君爱国情怀。“在文峰村,仅黄礼鉁将军故居一座房子开北门。这个北门,是当时为了迎接北方来的皇帝使臣而专门开设的。”村中的长者说。

    老区村盼写新故事

    影视剧《沙家浜》有不少人看过,但鲜有人了解,《沙家浜》中很多原型人物来自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

    说起第三支队第六团,文峰村一些老人习惯称其为老六团。老六团和石堂渊源颇深。文峰村内至今仍保存着与老六团相关的司令部旧址、机械修理车间旧址等。

    在闽东红军整编部队的司令部旧址内,斑驳的墙上挂着不少画报,静静向世人诉说着上个世纪烽火岁月中,发生在文峰村的往事。

    1937年冬,叶飞领导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在宁德桃花溪整编,随后红军三个纵队和师部移驻虎 石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闽东红军进驻石堂后,一营、三营驻扎在石堂黄厝(现文峰村),二营驻扎在石堂林厝(现梅鹤村)。

    1938年春,闽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三个营,共计1300人经屏南棠口开赴抗日前线。后来以郭建光为代表的36位闽东伤病员留在江苏常熟市养伤,当地百姓保护36位伤病员的真实故事,即被改编成京剧《芦荡火种》(后改名为《沙家浜》)。

    半个多世纪来,闽东红军整编中的许多故事仍在文峰村流传。红军走过的路、红军住过的房子、红军操练的场地,都使得文峰人睹物思人、抚今追昔。

    与许多革命老区一样,文峰村位置偏远,交通较为闭塞,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文峰村先后被评为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等。随着宁古公路的畅通、虎 到蕉城新路的建成通车,文峰古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旅游爱好者,文峰村的保护与发展也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与支持。文峰人期盼,这能让古村重焕光彩,续写新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7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