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城镇化迈向“升级版”

移动版    时间:2015-07-21 14:27

  为了锻造这一平台,琼海对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就地提升,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设施都进行了配套,用旅游公路、骑行绿道替代了村道土路,为整个区域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之上,政府扶持当地农村打造出各大景点,再通过乡村公路、骑行绿道等使其连成一片;游客的光临使农家乐、农家旅馆等顺势而起。由于紧靠核心城区及交通要道,龙寿洋还建立起了文化广场、咖啡厅等,使都市人可在闲暇时到此放松,成为别样的城市公园。

  “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我们打造龙寿洋的核心目的之一。”琼海市市长宁虹雯说,这个大平台如今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在龙寿洋主入口,农民一改种植水稻的传统,纷纷创立了莲藕基地、草莓基地、兰花基地等。此外,当地还开拓了一处“私家菜地”出租给城市居民。在政府的指导下,这些产业都依据“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农民从中获得了财产性、生产性、经营性和工资等4种收入。

  符宣朝表示,如今的龙寿洋农业公园,集产业基地、生态保护、湿地涵养、田野观光、游客景区和城市休闲六大功能为一体,成为琼海“三不一就”道路新的重要支撑。

  融合:产业发展新趋势

  就地城镇化的关键是产业的城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让琼海的城镇化充满了勃勃生机。

  符宣朝介绍,2014年以来,琼海依然紧紧抓住产业这一关键点不放,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全面开花,通过区域融合,进一步拓宽原有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

  2014年3月,潭门大桥建成通车,潭门到博鳌的车程由原来的近1小时缩短至10分钟左右,正式结束了这两大明星城镇的分隔状态。人流、物流的快速流通,使得两镇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博鳌房地产业、酒店行业较为发达,但在购物和特色餐饮方面相对薄弱,而后者恰恰是潭门的强项。符宣朝表示,潭门大桥建成帮助两地健全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现金娱乐城平台,对于加速各自优势产业发展意义非同凡响。

  现实证明了这一点。面对博鳌每年300多万游客,潭门贝类工艺品产业能量得了到进一步释放。“现在我们店里80%的客人是从博鳌过来的。我们每个月的销售额达到了20多万元。”“更路簿”工艺品店王振忠透露。

  潭门大桥开通当天,得益于琼海市委、市政府“村村通公交”战略部署,琼海首条农村公交线路也正式通车,极大地带动了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除了区域融合外,农旅融合得到进一步推广,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了产业建设的新亮点。2013年,贝类工艺产业在潭门新兴产业中一枝独秀。今年以来,潭门依靠土地入股、“公司+农户”等方式,发展了“赶海人家”农家乐、兄弟海岸滨海主题森林公园等项目,丰富了产业体系。在塔洋镇,乡村游“七星伴月”景区正式开园,并迎来了婚恋旅游。在万泉镇,水乡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游客。

  精益求精、强上加强,产业的做大、做强进一步夯实了琼海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构筑了未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广:特色小镇全面铺开

  特色小镇的打造是“三不一就”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支点。去年,潭门、中原、塔洋等6个特色小镇建设大放异彩,堪称新型城镇化建设最耀眼的亮点。面对如此成绩,琼海没有固步自封。去年12月,该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此进行了经验总结,制定了《琼海市“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概念规划方案》,为琼海特色小镇的建设作了规划。

  符宣朝介绍,在继续坚持“三不一就”原则,紧紧围绕因地制宜、文脉传承的要求下,如今各大特色小镇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开。

  如,依托农业种植传统,大路镇以“农耕风情”为主题建设农耕特色小镇,大力打造两大农业观光基地。依托红色文化,阳江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设红色休闲旅游小镇,着重突出红色旅游长廊等。

  符宣朝对这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充满期待。他说,特色小镇建设保持了农民的生活生产半径,又促进了他们生活的现代化。他表示,去年的特色小镇建设吸引了不少农村人口搬到镇墟上,有的镇墟人口增加了30%以上。如今在建的特色小镇将于年内基本建成。按每个镇5年内聚集1万人的速度,未来5年琼海的城镇化人口将达到近40万,城镇化水平接近80%,达到较高的水平,而这将在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基础上取得。

  放眼琼海1710平方公里土地,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依据科学发展的理念,“三不一就”新型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推进了“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全域5A级景区的愿景浮现前方。在田园城市这个幸福之屋里,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7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