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大陆禁渔民去南沙 1983年渔民私闯被判偷渡
50年代大陆禁渔民去南沙 1983年渔民私闯被判偷渡
2013-03-04 09:00 深圳新闻网 【字号: 】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排华”运动,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大陆政府因此禁止渔民前往南沙群岛……
核心提示: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排华”运动,与中国产生外交纠纷,大陆政府因此禁止渔民前往南沙群岛……当地领导说,国家不批准,为什么还要去?他说我们是偷渡。可是南沙是我们国家的,我们是渔民,都是搞作业生产的,为什么判我们罪?
本文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第2期,作者:陈若,原题:《潮落潮起海南梦》
几百年的传统还能延续吗?自合水水库流下来的一条小河在此入海,形成规模并不大的潭门港。港口的出海条件算不得优良——在它南边,有海南3大河流之一的万泉河入海口;在它北边,有规模更大、停泊条件更好的龙湾港。
这是海南东部一个滨临大海的小镇——潭门镇,与它毗邻的另一个小镇博鳌,因博鳌论坛而声名鹊起,这使潭门镇显得有些落寞。但它在我心里,却犹如麦加对于穆斯林,我是抱着朝圣的心理奔向它的。为什么呢?
因为潭门镇渔民从古至今就是西沙、中沙、南沙(以下简称“三沙”)的主人,是他们把三沙与中国联系起来。没有潭门镇就没有三沙,也就没有今天的三沙市。
因为这里还是一个遍地都是船长的地方,我说的是那种真正的船长:能看罗盘、望星象、辨海流,而不是像今天那些衣冠楚楚、依靠GPS和自动罗盘行船的船长。
更为重要的是,我曾经认为海南岛虽在海中,但和内地一样,不像闽浙人那样有海洋文明精神。但是我错了,我在潭门镇找到了这种精神。这是中国人最缺乏的精神,这精神与大海相关,但并非在海边的人都具有。辽、冀、鲁、苏这些地方的人虽在海边,但并不具有海洋性。那些驾船在近海捕鱼的人,虽然也在海边,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与内地扶犁耕田的农民没什么区别,而潭门镇渔民拥有的却是海洋文明的核心精神:敢冒险;敢向陌生领域前进;敢移民;敢同陌生国度的人做贸易;敢冲破束缚,博彩网站,追求自由……这里的船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哪里有钱赚,就把船开向哪里。
- 美味鲜果忙推送 特殊油墨在发光 鄂企“链”出更大朋友(2024-12-22)
- 漳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申报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11-0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年新年贺词(2024-09-27)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国际巡展开幕式上的致辞(2024-09-22)
- 湖北骄傲!武汉首位!刚刚,他当选了奥斯卡奖评委!(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