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探索城镇化建设新模式
城乡留住田园风光 依托一产发展三产 农村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
琼海探索城镇化建设新模式
城镇化就要大拆大建吗?琼海市以实践回答: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让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
今年以来,琼海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从“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入手解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中的琼海篇。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美好愿景初具雏形,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然渐入佳境。琼海以建设风情小镇、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铺设旅游绿道3个抓手为突破口,让农民的单一收入变为4种收入(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生产性),从5项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将琼海打造为6大典型示范。
创新城镇建设方式:田园风光得保留
海接云涛千帆舞,岸上更唱渔家傲。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两旁立着别致的桅杆式路灯,修缮一新的居民房墙壁上挂着船舵、救生圈、船桨、铁锚、贝壳等海的符号,路口转角处摆着一艘刻满风浪印记的沧桑木船。经过风情小镇立面改造后,潭门,这个千年渔港里,传统的渔家风情与现代时尚浑然一体。
得益于田园城市建设,琼海市今年倾力打造的博鳌、潭门、中原三大风情小镇魅力凸显,塔洋琼东古城风情小镇与万泉水乡河畔人家风情小镇的立面改造也将在年底建成。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琼海12个小镇将被打造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引导各镇特色产业的形成。
为了让乡间的田园风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得到保留,琼海奉行坚持“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原则,除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根据规划需要拆迁农村之外,原则上不再异地搬迁老百姓。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自万泉镇多河中水侯王庙沿着万泉河往西南方向,一条绿道曲折蜿蜒,渐渐隐入茂密的槟榔林中。林间绿道分开了一丛丛叶阔如掌的野芋头林,绕过了一株株挺拔的槟榔树,匍匐在一枝枝青纱帐般的芦苇下,又跨过一洼浅浅的水沟,追随着万泉河水的脚步,顺着地势高低起伏,领着游人走入一处处胜景。走在绿道上,踢一踢滚落的槟榔果,拂一拂擦身而过的芋头叶,等一等翩翩相随的小蝴蝶,登上观景台看万泉河上渔舟穿行,都有着数不尽的轻松、享不完的惬意。
“候鸟老人们最爱来漫步绿道了,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万泉镇石宝园村村民姚大婶在绿道边的槟榔林间锄地,三五游客不时从她的田头路过。
琼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适度超前规划,充分务实,完善功能定位。以“十二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委托清华大学教授编制“田园城市”建设规划,遵循保护生态空间、保证基本农田、保障城乡发展原则,引导产业、人口、资源在空间上优化配置,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琼海旅游慢步绿道便是创新城镇建设方式的典型做法。
琼海旅游慢步绿道依地势而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充分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达到了天人合一;旅游慢步绿道更是融合了现代元素,完善城市交通可达系统,让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同时还串联起琼海传统的文化特色;旅游慢步绿道最为可贵的是,尽量保持村庄原貌,不砍树、不占地,形成了主客共享,居旅相宜,独具琼海特色的绿道网络系统。
打造田园城市,琼海将建成6大典型示范: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的典型示范、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的典型示范、幸福家园建设的典型示范、现代新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典型示范、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典型示范、5A级景区旅游目的地的典型示范。
依托农业发展服务业:农民收入一变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嘉积城区东南面的龙寿洋上,荷塘、白鹭、稻香、村庄袅袅飘出的炊烟……一幕幕美景为这片广袤的田野谱写着一首隽永的诗篇。
借国家农业公园创建的东风,嘉积镇礼都村委会村里村外大变样:村里养猪场供应的免费沼气马上要接到村民家门口了、种了十多年的水稻田要改成莲藕基地了、村民们开始筹划着开办农家乐了……“明年的收入不会差,这点我们有信心!”礼都村委会主任黎文儋很有底气地说道。
“这片田会改成莲藕基地和草莓基地,那片是体验式菜园。我们种地,游客们来看风景、感受田园生活。这里是我们的田园,也是城市的后花园。”站在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的田垄上,黎文儋遥指着大片田地,自豪地告诉记者。
“种莲藕、种草莓比种水稻赚钱呢,我还会匀出一亩多地改成体验式菜园,让城里人来租种体验,我们帮着管理,租金和管理费又是一笔收入。”礼都村委会多文村村民小组长黎德渝家的20多亩地,都将因地制宜地种上高效作物,这让他对明年的收益憧憬不已。
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集新农村建设、农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目前,琼海正在龙寿洋、博鳌和万泉河两岸等面积近15万亩的3个片区,分别推进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对连片的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农业经济进行优化提升,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琼海结合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休闲游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四位一体综合规划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就业、农业转型、农产增值,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把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现在可以通过铺面经营、土地出租、打工等多方面增加收入,从原来单一性的生产性收入转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生产性4种收入,增收渠道明显变宽。
瞄准产业高端,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琼海在进行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特色的产业镇、产业村、产业带。
潭门镇争创特色城镇化实践范例,大力促进农业、渔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引导海洋捕捞业做大做强。此外还着手培育新型业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催生了海产品工艺深加工、渔乡休闲旅游、渔家乐等新业态。以贝类加工为主的潭门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加工厂从原来的68家增加到现在的100多家,由过去的年产值1亿元变化为现在的月产值2亿元左右。镇墟新增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有5000多人是原先在外地打工的本地人回流就业,外来打工人员6000多人。据统计,至今年11月底,在潭门的农行储蓄所等三家金融单位的个人存款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5亿元;吸引外来投资近25亿元。
提升农村设施和社会服务:农村生活追城市
良田、水塘、野花,槟榔林挺立、芭蕉树婀娜……这是一片隐匿于公路旁的田园美景。
青石铺就的干净小路,管理有序的农家乐、散发着艺术气息的乡村画院……这是一个可以享受到不差于城市生活的小村庄。
“以前哪会想到咱们村里人也能过上这种生活啊,城里人有的咱们也有!”安坐于自家三层小洋楼前的槟榔园里,晒着暖冬的太阳,83岁的莫阿婆笑眯了眼,幸福延着眼角的皱纹蔓延开来。
这里是博鳌镇美雅村。
去年底开始,琼海开始对博鳌风情小镇进行立面改造,这其中包括美雅村、大路坡村等5个村在内的博鳌乡村公园的建设。乡村公园的建设让这些原本脏乱不堪的村子变了个样———环境改善了,村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在距离美雅村17公里左右的嘉积镇下寨冬村,公路边被打造成了城市公园绿地般的美景。近几年,琼海市通过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宝岛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一些村镇整洁优美环境可与城市媲美,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也享受到与城里一样的绿化环境。
除了环境变美了,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了,村民们还能在村口就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便利的行政服务。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上午来交了材料,下午就可以领证了。”12月11日下午,琼海塔洋镇千秋村的老李在塔洋镇联丰片区便民服务窗口取回了自己补办的结婚证。老李告诉记者,自从这个离村里只有5分钟路程的便民窗口上个月设立后,村民们就不用再跑远路到镇上去办事了。
在琼海,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享受到这样的便利。在乡镇撤并改革中,琼海多个乡镇被撤并,办公机构也随之撤走。由于各个镇的镇属站所、驻镇单位办公地点分散,加上路途远、交通不便等原因,“上镇”“上城”办事难成为很多村民的心病。为了免去村民的奔波之苦,从去年10月起,琼海全力推进基层便民服务窗口的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13个镇一级政务服务中心,35个区域性和村级便民服务窗口,近百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也已投入使用。
近年来,为了让村民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品质,琼海在公共财政分配中,加大向农村倾斜力度,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把城市的公共服务引入农村,使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达到城市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把镇的建设作为琼海特色城镇化的支点和平台,使各镇成为城镇化的主要纽带连结城乡。(记者 蔡倩 符王润 特约记者 王仪)
评论
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
琼海大地,城市田园浑然一体;万泉河畔,诗情画意交相辉映。琼海市注重以人为本,以“田园城市,幸福琼海”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新路,为全省推进城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打造各类风情小镇,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基础设施向城市看齐,让村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依托农业发展服务业,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砍树,不拆房,留住田园风光,让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琼海市这一系列举措,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开创了一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通过就地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支撑农村城镇化的产业;在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美化农村的环境;在不改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二是以人为本,不损害农民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从实践看,琼海的城镇化建设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农民积极参与其中,证明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因地制宜,抓住特色,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是琼海市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田园城市”目标的提出,还是各类风情小镇的打造,还有旅游慢步绿道、国家农业公园的建设,都是以琼海的独特资源为基础的。这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将一部分农民转为城镇人口,赶他们进城就了事,而是一个“幸福工程”,要让农村、农民、农业都从中得益,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不久前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落实中央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推进城镇化时,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挖掘突出地方文化,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改善民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过程中,城镇化之路该如何走?琼海市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样本。
- 琼海市商务局关于参与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商家名单的(2023-10-02)
- 琼海市商务局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2023-10-02)
- 傅晟市长到南门市场开展“双节”期间农产品保价稳供调(2023-10-02)
- 琼海市商务局关于开展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征集(2023-09-24)
- 拧紧燃气“安全阀”,坚守人民“生命线”! 琼海市商(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