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移动版    时间:2015-08-21 14:47

  今年4月,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投入运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这片神奇的海上森林,成为海南,特别是琼北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红树林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在这当中,有政府的努力、有渔民的舍弃、有周边村民的坚守。南国都市报今起推出关注红树林系列报道,从周边渔民转型、保护区环境改善、政府促进就业、经济开发和环保并驾齐驱等方面,讲述在这当中正在发生改变的人和事。首期报道,让我们一同关注洗脚上岸的渔民新生活。

  16日下午,海口市演丰镇东寨港红树林景区椰风习习,风光旖旎。阳光照在身上有些发烫,如同现在火了的红树林。“游客朋友,垃圾不要扔在海里啊,会影响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旅游区游艇驾驶员、长宁头村村民李忠一边开船,一边提醒乘客不要把手中塑料袋扔到海里。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像李忠这样转型上岸的“渔二代”很多,他们有的开起饭店、有的卖起特产、有的成为“8小时工作制”打工一族,生活发生了改变,不变的是保护红树林的始终。

  文/南国都市报记者 纪燕玲 袁兰 图/南国都市报记者 汪承贤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红树林生态保护,渔船退出变游船,环保经济两不误。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养鸭大户黄亚光为了红树林保护放弃了养鸭转型开餐馆。

  演丰镇最大养鸭户第一个养鸭又第一个退出养鸭

  “我是镇上第一个养咸水鸭的,也是第一个撤出红树林的,我们得配合政府工作保护好红树林。”演丰镇红树林咸水鸭闻名海岛多年,长宁头村村民小组组长黄亚光是当地最大的养鸭户,回忆起当年的风光,仍有些留恋,毕竟那是人生第一次创业。

  52岁的黄亚光是渔民的儿子,自己也是打鱼的好手。但打鱼毕竟是辛苦的活,收入也刚好够维持全家生活。2001年,黄亚光决定在红树林养鸭。刚开始只是养三五只试试,后来订货的越来越多,他便放开手脚养鸭。2002年,他还在海口市区开了第一家咸水鸭专卖店,生意很好。

  随着海口市政府对红树林保护的强化,养鸭户开始陆续从红树林撤出。最大的养鸭户黄亚光第一个退出了。2012年,黄亚光的鸭群撤离了红树林。他告诉记者,那几天他很不舍,毕竟人生创一份业不容易,而且是那么大的家业,一年收入十万元左右。但他知道,这是应该做出的选择,为了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红树林。

  不能养鸭,保护区内不能打鱼,村民能做什么?作为“一村之长”,黄亚光和众多村民一起寻找出路。演丰镇出面引导村民转产就业。长宁头村地处红树林5A级景区,村内旅游资源丰富。2013年11月9日,长宁头村注册成立了海口演丰长宁头农家乐专业经济合作社,全村68户142农民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伊始便与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经营长宁头游船渡口码头,该合作每年可为该社带来100万元的经济收入,并保持每三年上浮15万元,同时拥有景区内150㎡铺面的经营权。

  第一笔100万元很快打到了长宁头农家乐专业经济合作社的账上。留下10%作为村集体收入,绝大部分钱发放给村民。黄亚光一家四口人,共分得2万多元。

  退出养鸭行业,他在镇上开了一家五爹土菜馆。随着红树林的红火,演丰镇项目的增多,土菜馆的生意也逐渐热闹起来。

  “渔二代”开起农家乐 生意火爆吃饭要预定

  “周末的时候吃饭得提前打电话预定,否则没位置。”位于海口市演丰镇山尾头村的“连理枝”农家乐生意火爆,从村庄走出去的黄河又从城市返回这里,导游出身的他早在8年前便看中红树林生态的金字招牌,在这里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

  很小的时候,黄河便随父亲迁到海口生活。毕业之后,他成为一名导游。

  “那时每月能挣1万多元,家里人都阻止我回来,但我还是回来了。”2006年,黄河向村里租了一块地,盖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那时的路是土路,就连餐馆里都是草地。

  起步艰难。“营业额惨得可怜。”第一个月几乎没有客人,来的都是黄河的朋友。这种情况甚至持续了几年。人们开始骂他傻,放着好好的城里生活、收入高的工作不要,要到村里来受苦。

  “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这么高,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这个想法成为支持黄河一路走来的信念。他买了两艘游船,带着客人出海感受红树林。身为导游的他在船上为人们讲解红树林的各种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客人到店里消费。就这样,黄河度过了几年的艰难时光。

  随着海南农家乐的兴起,“连理枝”的生意越来越好。直到近日李克强总理造访渔村,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更是火爆。黄河告诉记者,特别是周末,得提前打电话订位才行,否则不一定有位置。

  不能只留住游客的胃,还要留住游客的心。导游出身的他有更长远的目标,希望能将游客留下来过夜。目前,黄河考虑扩大餐饮区面积,同时在村中新增10个房间用作客房接待游客。他还想带动村民一起开发农家乐,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源,不愁没有客人。“这也需要政府推动。”黄河说。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渔民李忠为了红树林保护放弃了捕鱼转型做游船司机。

  以前开自家小船载客 如今应聘当游船船夫

  林武,40岁,演丰镇长宁头村村民,20年的开船载客生涯,因为东寨港景区的建设在去年年底戛然而止。从没有“失业”过的林武,如今开不了船,打不了鱼,在安静地学习备考船的驾驶证,准备应聘当一名“船夫”。

  “6块钱一个,这个行不行?”17日中午,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新码头前,林武正帮着妻子王艳在特产摊位前帮游客挑椰子。在东寨港红树林景区改造前,记者就曾多次接触到王艳以及王艳的特产小摊,在一年的时间里,王艳的小摊也随着景区的改造有了大变化:原来仅仅一米多宽的小摊位,如今扩容了不少,还在树阴下摆了4张简易圆桌,以供游客使用。小摊快变成了“大摊”,收入增加了许多。而她的丈夫林武,也由原来每天忙于开着自家的柴油船运输游客赚钱,变成了现在的“闲人”一个。

  一番了解,记者才知道,原来林武可谓是长宁头村里非常具有经济头脑的一位农家汉子。依托于东寨港红树林的优美环境和生态,他敏锐地察觉到,从事“旅游业”会是一门比打鱼更清闲、安全而具有经济效益的行当。于是,早在1993年,林武就开始改装小船,在东寨港河道里接送游客赚钱,每往返一次150元,除去柴油费,利润很是可观。

  然而,他们全村加入的长宁头农家乐专业经济合作社与海南红树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经营长宁头游船渡口码头,根据要求,林武自己改造的柴油船被收购了,拿到了几千元的补贴后,就变成了一个没有工作的“闲散人员”。

  “现在合作社招船员,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还给五险一金,我想去试一试。”林武说,跟随着一系列的变革,他也将从零开始,与家乡、红树林景区一起发展。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游客乘坐游船参观红树林。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瑶城村农家乐。

海口红树林“渔二代”为保护生态环境纷纷转行

  瑶城村依托红树林打造海南华西村。

  忍痛放弃年利润20万饭店 回村重起炉灶做农家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8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