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增强现实愈发受宠 在国内全面开花还要多久?

移动版    时间:2015-08-25 02:31

  

增强现实愈发受宠 在国内全面开花还要多久?

    在2015IDF技术峰会上,英特尔表示将在AR领域同谷歌展开合作,之前关系并不紧密的两个科技巨头,开始在技术细节和项目上展开合作。也预示着,增强现实将成为后智能机时代的另一个香饽饽。

  从2011年开始,美国的科技巨头便频频向AR技术抛出绣球,英特尔领投了AR解决方案厂商Total Immersion,谷歌、高通等5.4亿美元投资了Magic Leap,微软推出了HoloLens,苹果也在不久前收购了Metaio。相反,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除了百度和联想,多数公司仍在观望,倒是有不少初创公司跃跃欲试。那么AR到底有着怎样的前景,在中国的全面开花还要多久?

  增强现实,即将爆发的万亿市场

  多款廉价VR眼镜的频繁出镜,让国内网民对虚拟现实技术已不再陌生,但对于AR增强现实技术却是白首如新。从谷歌眼镜到之前风靡朋友圈的奇幻咔咔,都是增强现实的应用案例,可对AR的概念不少人仍一知半解。

  易观智库的分析认为,在2016到2018年之间,将有大量的AR硬件被推向市场,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广告、O2O等也将和AR技术相结合。据易观智库推算,到2020年AR市场的收入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远高于VR市场300亿美元的规模。

  从目前来看,主流的增强现实产品分为以下几类。头戴式设备,比如谷歌眼镜以及即将发布的Baidu Eye;手持类设备,从手持投影仪到智能移动终端均可归为此类,特别是在各种AR浏览器和APP的推广应用下,不少人看到了AR在广告、游戏、O2O等方面的潜力;第三类就是空间显示设备,桌面显示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车用HUD和全息投影仪的场景也被广泛看好。

  而真正让AR技术表现出巨大潜力的还要归功于手机和智能硬件的发展。一方面,智能手机的诞生为AR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尽管视觉效果尚不完美,却也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成本,要知道虚拟现实技术不得不借助VR眼镜来完成,而AR只需要一款APP。另一方面,AR设备的传感器和手机产品通用,各类配件价格的持续拉低,也降低了AR设备的普及门槛。除此之外,AR本身就是智能硬件的一个发展方向,单是谷歌眼镜就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AR技术或将改变的9个领域

  当然真正能撑起万亿市场规模的还是AR技术广泛的应用场景,VR成了游戏和视频行业的香饽饽,相比增强现实有着更大的应用价值。一般来看,AR技术在未来将在机械制造、医疗、军事、电视转播、教育、考古、旅游、建筑等9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以教育领域为例。增强现实可以将文字和图片立体化,进而增加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试想,如果每个学生都佩戴一副AR眼镜,教科书里的每个场景都能展现在眼前,从海底到宇宙再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能够给人一种伸手触摸的感觉。目前,国内不少创业者把目光瞄向了早教类产品,通过手机上的APP扫描设定好的图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在娱乐和游戏领域,VR产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AR却可以让游戏玩家以真实的世界为背景,加上虚拟的游戏元素,让游戏虚实相结合。在军事领域里,NASA 已经计划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控制他们的火星车。

  对于增强现实的应用不再一一赘述,可以肯定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把虚拟对象带入到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将颠覆未来的很多电子产品,或许这正是美国的科技巨头们纷纷进军AR领域的本质所在。而国内的科技巨头们,在技术的研发上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最终在会专利积累上面临短板。

  国内增强现实发展现状

  国内的增强现实尚处于萌芽状态,软件产品的用户习惯尚待培养,硬件产品多数处于概念阶段,玩家以中小企业为主,消费级市场近乎空白。和国外相比,国内的AR市场劣势十分明显。

  首先在硬件层次上,国外已经开始讲AR技术与硬件芯片进行优化整合,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不管是谷歌、苹果还是微软、英特尔,博彩网,凭借其行业影响和资金优势,很容易得到上游半导体厂商的支持,而国内的初创公司却有心无力。

  其次在软件方面,国外不少企业开始为开发者提供移动端的开发套件,并在云服务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上进行支持。而国内的AR团队正处于起步阶段,鲜有企业具备开放能力。

  而在内容方面,国外已经演化出成熟的增强现实移动平台,商品广告、移动购物、多屏互动、位置导航等资源日渐丰富。国内的增强现实移动平台尚未成型,多以独立APP的形式进行资源覆盖,用户规模也受到限制。

  总的来说,国内的AR市场仍处于模仿阶段。当创业公司成为一个新兴市场的“领头羊”,在技术储备上明显乏力,还要受到上游数据提供商以及交互技术提供商的制约。网上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各个城市有近百家虚拟现实创业者,且以软件服务为主,而不少厂商仍停留在基础产品上,更有甚者希望借助增强现实的噱头分一杯羹。这一次,中国注定再次步国外的后尘。

  国内的AR市彻很脆弱,离全面爆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期。可以肯定的是,当国外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业已成熟,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将再次集体涌入。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8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