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走基层听民声)潭门"老"渔民:历久弭新的南沙情怀

移动版    时间:2015-08-26 14:17

  8月24日中午,骄阳炙烤着大地。海南琼海最高气温升至36度,琼海潭门镇渔民陈则波骑着摩托车,到他的“琼琼海03026”号渔船上盖上了一层黑色的遮阳网。

  此时的潭门港热气蒸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口略显冷清。南海伏季休渔8月1日结束,休整了将近3个月的渔民早已将渔船驶向广阔的南海海域。而陈则波则计划着将渔船修葺一下再出发。

  “我还要把船上的小艇和甲板修一修。这两天太阳毒,得用遮阳网保护一下船上的设备。”

  陈则波面色黝黑,今年45岁,但在潭门镇却算得上一名“老”渔民。在30多年的出海经历中,他风雨无阻,在海上遇到过多少次危险自己已经记不得了。“在海上遇到台风、巨浪是常事,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凭经验驾驶。”在自己的船上,陈则波给记者左左右右地比划着如何驾驶渔船。

  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船十之八九来自潭门镇。“没有人能比我们更了解南海,这里的渔民从小就出远海,大部分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老船长’。”

  陈则波就因为他的传奇人生经历而出名。他13岁随父兄出海捕鱼,22岁成为船长。对于潭门渔民来说,一般一年跑南沙渔场3到4个航次。

  “小的时候帮着家人抓鱼、抓螺、抓虾,到后来就能自己赚钱了。”陈则波说,过去出海,靠的是航海图和指南针,船也很小,只有30、40吨。现在船上都装上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也换成了100多吨的大船。船开得更稳,心里也更踏实,鱼打得也更多了。“在南海,渔民们一般都比较爱抓星斑、石斑、苏眉、龙虾等,数量多质量也好,博彩指南,市场上能卖到上百元一斤,有时候我们一个航次就能挣上几十万元。”

  1999年,陈则波花了20多万元建起了自家的新房子。2007年,他一个航次归来挣了将近100万元。打渔带来经济效益,让陈则波无法割舍的则是一种浓浓的南沙情怀。“爷爷很早就闯过南沙,我上世纪80年代在南沙开发时才去过,不过算是我们这代渔民里去得最早的一批。”

  陈则波坦言,自己的下一代对打渔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了。陈则波的大女儿开了一家服装店做起了生意。16岁的小儿子还在念书。“儿子书虽然念得不好,也不太愿意继承我的事业,但是打心眼里我还是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像我一样出海闯荡。”陈则波笑得很憨厚,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83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