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能手”在自家门口建起了工厂(1)
本报记者温国实习记者刘栋铭杨建雄
“曲径通幽香蕉路,芒果龙眼碰人头。梯次开发层层绿,星罗棋布荔枝楼。”1999年6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高州新垌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了此诗。那时,广东省在高州市召开山区工作会议,推介高州市的开发山区经验,会场就在新垌镇。
最近,高州市召开加快镇域发展交流会,按照高州三大镇域经济功能板块划分,新垌镇作为重点开发镇的典范在会上发言。
这两次让新垌出名的场合,新垌拿出的“名片”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头衔。
农业曾经风光无限
因为那次会议,“三高”农业曾经让新垌闻名全省。那时,与高州市的节奏同步,新垌镇发动千家万户齐上阵,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以果菜为龙头的特色农业,推进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
后来,随着荔枝树等种植规模扩张,果实的市场价格跌落了。与高州其他地方相比,各品类龙头宝座都轮不到新垌。
在那以前,新垌的农民给水稻杂优制种也是出了名的。通过授粉等工序培育水稻种子,远销邻近省份耕种。
然而,一亩地要近十人打理,杂优制种的人工成本太高。按当地农民的说法,“在外做泥水工的收入都比他们高。”
良坑“爆皮王”,是在新垌镇良坑村种植的番薯品种。这种“爆皮王”番薯与云潭“爆皮王”并不完全相同。“从薯肉上看,云潭爆皮王的色泽更金黄。”一位当地种植户说。但当地人认为,博彩网,“‘爆皮王’这个品种在良坑才是正宗。不过,云潭把‘爆皮王’这个商标抢注了。”
“良坑的番薯种植土地少,难扩大规模。”新垌镇常务副镇长陈辉说。
在良坑村种植番薯的土地只有两三百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后起产,产量约70万斤,基本两个月内销售完。村委会曾尝试过扩种,但种到邻村的土地却没能种出同样的品质。“番薯的种植是件挑剔活,其土地不能过于积水,否则出产的质量都不高。”陈辉说。
新垌还有一个让当地人自豪的称谓――“流通旺镇”。“这里是黄榄的集散地,高州其他乡镇种植的黄榄都要拉到新垌,再销往外地。”陈辉说。不过,虽然有一条省道贯穿全镇东西部,县道直通长坡镇,交通道路规模依然制约着其他作物的运输。
对于新垌的农业现状,陈辉称其为“杂果镇”,品类虽多,但并不算最突出。
于是,看到外出务工比自己收入要高的人也出去打工了。
“全镇近八万人口,已有两万人出去打工了。”陈辉说。而外出务工的收入,则成了当地很多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曾经在农业风光之后,新垌镇要发展必须寻找突破方向。”新垌镇委书记梁列说。
转型破局的工业新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垌人,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要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量。”高州市优之工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辉说。
该公司董事长张德文也是新垌人,在佛山、珠海等地都开有工厂。经过当地领导的诚意邀请,他回到新垌投资建厂。该厂2013年投产,总投资3000多万元,张国辉受委派主管工厂。
“在外面创业,毕竟和家乡创业不同。”张国辉看到,回家乡新垌投资办厂,能给家乡未能外出打工的妇女提供工作的机会,增加收入,这更激发了他的责任感。
张国辉说,回乡创业的过程得到了政府在多方面的支持。在新垌,他的公司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厂房3000多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加上今年新增的蛋糕生产线,共有4条食品生产线。厂内自动化程度高,全厂只有50名工人。投产仅一年,这家公司实现工业产值3500万元,并成功申报为规模企业。今年前八个月实现产值约3000万元。
在新垌实施的“回乡创业工程”中,对回乡创业的乡贤,在土地、税收上都有政策优惠。“在招商引资时,镇领导分别登门拜访外出乡贤,邀请他们回乡投资。”新垌镇镇长黄孙华说。
近年来,新垌镇先后引进佳都(惠州)制衣有限公司、瑞春制衣有限公司等多间企业落户办厂。已有千余人在外面务工的城市回流家乡工作。
- 浅谈我市殡葬改革(2024-10-25)
- 莆田市长李建辉:“我们的这双鞋”可更大释放内需潜力(2024-10-25)
- 一图读懂厦门港务2021年中报(2024-10-24)
- 西安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园所简介(2024-10-13)
- 张家界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招聘工作人员公告(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