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4岁的美国WDBJ7电台记者艾莉森·帕克(Alison Parker)留给我们的最后影像。就在前一秒,她的前同事、一位黑人——韦斯特·李·弗拉纳根(Vester Lee Flanagan)用手枪对准了她,艾莉森不幸中弹身亡。记录下这最后影像的电台摄影师、27岁的亚当·沃德(Adam Ward)也未能幸免。
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韦斯特之所以向前同事举起枪,是因为他认为遭到了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又因同性恋身份受到排挤,加上从美国此前发生的几起大规模枪击事件中得到启发,决心做一个“随时等着爆炸的人肉炸药桶”实施报复。
事情进展到这里,原本一起司空见惯的枪击案,因为“枪支、黑人、同性恋”这几个关键词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韦斯特的举动看似是个人行动,却纠缠着当下美国几乎最重要的几个社会矛盾。
枪支泛滥:惹不起的利益团体
逃跑途中,韦斯特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枪手自己视角的视频,晃动的手枪让人不寒而栗,也很自然地把这个案件引向了美国社会争论已久的枪支泛滥问题上。观察者网曾连发两篇文章,从美国购枪程序谈到控枪难点,问题都很清楚,但没有用,枪照响,血照流。
这已经是美国今年发生的第246起恶性枪击事件。根据美国《外交政策》2011年1月9日的统计,美国每年3万多人死于枪支暴力,20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据美国司法部统计,2010年,在480760起抢劫犯罪、188380起强奸和性攻击犯罪中,犯罪分子使用枪支的分别占29%和7%,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枪支暴力和枪支致死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根据2009年的数据,美国成年人中有30%-34%持枪,40%-45%的美国家庭至少拥有一支枪。2014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总数量高达近2亿7千万支,有1亿支左右是手枪。美国的购枪程序虽然严格,但并不复杂,加之政府审批疏漏,在美国要想获得一把枪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这也让美国社会付出了沉重代价,枪支泛滥成为一大隐患。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28人死亡,其中20人是5至7岁的儿童。这让奥巴马下定决心禁枪,然而正如历届政府的禁枪举措一样,奥巴马的禁枪令也遭遇了巨大阻碍。
首先来自民众。美国是一个拥有浓厚枪支文化的国度,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2014年盖洛普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美国人认为家庭里有枪更安全,而2014年的皮尤研究所调查显示,有52%的受访者认为保护枪支拥有权更加重要,4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对枪支进行控制。
另一个更大的阻碍来自利益团体,其中尤数全美步枪协会(NRA)最财大气粗。截止2013年初,NRA拥有注册会员超过450万人,包括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等在内的8位美国总统曾是该协会会员。2010年,NRA和其分支机构获得的收入是2.53亿美元,其中不少来自于支持该组织的枪支生产商。NRA在全美范围内各州都设有分支机构,有固定全职工作人员班底,从事款项募集、政治游说、会员活动等事务。在2012年大选中,NRA至少花了2400万美元支持总统参选人。也正是在它的游说下,美国政府数次推迟或者否决控枪法令。前文提到的桑迪胡克小学惨案发生后,该组织高层还在直播访谈中与主持人唇枪舌剑,坚称“只有持枪好人才能阻拦持枪恶人”。
也正是这次惨案之后,奥巴马表态要采取“有意义的行动”。然而凝结着民主党心血努力的“控枪法案”,在2013年4月连60张最低支持票数都未获得,暗淡出局。直到2014年初,奥巴马才推出两项行政禁枪令,也遭致了新一轮的民意反弹,控枪难题再次被搁置。
种族矛盾:一个个案件打成的死结
枪支泛滥已经为美国社会埋下导火索,长期累积的种族问题更是火上浇油。
事发前,WDBJ7电台曾收到韦斯特的传真,自称受到“美国此前发生的几起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启发,包括科罗拉多州校园枪击案和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枪击案,都是影响其作案的因素。”尤其是南罗莱纳州教堂枪杀案,成为最后一个“引爆点”。
韦斯特所说的教堂枪杀案发生在今年6月初,21岁的白人男子戴伦·鲁夫在伊曼纽尔非裔卫理圣公会教堂射杀了9名正在做弥撒的信徒,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们是黑人”。鲁夫后来在一份自白书中写道:“黑人是美国最大的问题”,“黑人愚蠢又暴力,同时他们又很狡猾”,“黑人就是低等生物”。值得注意的是,鲁夫还自称他并不是“在种族主义的环境中长大……我和大多数白人一样都有一点种族意识,但这种意识非常淡薄。”直到2012年的特雷沃恩·马丁命案,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这又牵扯出美国历史上另一桩因种族歧视导致的杀人案件。2012年2月26日晚,17岁的黑人少年马丁在佛罗里达州桑福德一家杂货铺购物后走路前往父亲女友的住所。途中,28岁的社区协警齐默尔曼打电话报警,称看到一名“行迹可疑者”。齐默尔曼尾随马丁,两人随后发生扭打,齐默尔曼最终开枪将马丁打死。
从这一桩桩命案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连环套:马丁案影响了鲁夫,鲁夫影响了韦斯特,不知道韦斯特下一个又会影响谁?
美国种族问题之所以如此尖锐,和黑人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密切相关。黑人往往居住在城市的贫民区,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也是最贫瘠的。教育水平低导致黑人群体更多只能在底层徘徊,做些固定性差的底层工作,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2011年,美国16岁以上白人失业率为7.9%,黑人则为15.8%,整整翻了一番。高失业率紧接着又导致高贫困率,2011年黑人贫困率为27.6%,而白人(不含西班牙语裔)仅为9.8%。再加上单亲、吸毒、暴力,黑人社群仿佛陷入了个恶性循环,种族之间的鸿沟也越来越大。
就在韦斯特开枪前的8月9日,美国数百人发起示威游行,纪念弗格森案一周年,然而针对种族歧视的枪声在这一年里却并没有减少,种族矛盾似乎成了美国社会的一个死结。
美高梅,艾莉森不幸中弹身亡。记录下这最后影像的电台摄影师、27岁的亚当·沃德(Adam Ward)也未能幸免。">
2015年6月25日,美国华盛顿,部分民众在白宫外反对同性恋婚姻
同性恋歧视:新的美式政治正确
第三个促使韦斯特拿起枪的是同性恋问题。韦斯特曾在自己的推特里写道,他因同性恋倾向受到同事的歧视——这本是一个一直潜伏在美国社会的边缘话题,却因为近年来同性恋团体的不断抗争以及6月底最高法宣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而成为了美国新的政治正确。
美国的第一个现代同性恋权利组织——马特辛协会(Mattachine Society)成立于1950年,该组织集中了当地一群男同性恋者,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男同”的权利。1969年“石墙事件”后,全美上下的同性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仅1969年底,美国成立的同性恋组织就有50至70个,而此后该数字飞速上涨,到70年代末,这类组织的数目已达数千个。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同性恋者争取婚姻权和平等权的运动开始此起彼伏。直到1993年,夏威夷州最高法院对“巴赫诉列文”(Baev. Lewin)案的裁决,引发了全美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争论,同性婚姻首次作为美国的一个全国性议题出现,美国社会也在对这个话题的争议中不断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