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美丽福建,我的家(组图)

移动版    时间:2015-10-05 02:55

闽侯南通镇湿地公园,引天鹅来过冬。

闽侯南通镇湿地公园,引天鹅来过冬。

经过整治的泉港区峰尾古镇洁净古朴。

经过整治的泉港区峰尾古镇洁净古朴。

永定大溪乡被葱郁的树木包围。

永定大溪乡被葱郁的树木包围。

建宁县里心镇在治理果园水土流失。陈晓星

建宁县里心镇在治理果园水土流失。陈晓星 摄

武夷山市下梅村内,清凌凌的小溪穿村而过。

武夷山市下梅村内,清凌凌的小溪穿村而过。



  编者按: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发展大计。

  身处全国最“绿”的省份,八闽百姓仍然期待更加山青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福建。建设美丽乡村、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工业、保护湿地……我省各地坚持不懈在努力。请您跟随本报记者一起见证美丽福建的建设进程。



  美丽乡村,乐享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何金 林剑波 通讯员 寇婉琼



  时间:12月25日

  地点:泉州市德化县

  现场:冬日阳光照在身上,浑身暖洋洋的。记者轻轻地走在德化县南埕镇南埕村湖内角落的木栈道上,一边观赏着两边的苍翠古木,一边聆听桃仙溪的水流声,感觉安静而美好。

  与这美丽风景融为一体的是木栈道边上的美丽村居。这些经过“化妆”、穿上“新衣”的房子,让记者眼前一亮。与沿海地区的红砖白墙建筑风格不同,一排排经过立面改造之后的房子,呈现出灰瓦白墙、歇山顶、燕尾脊的戴云山建筑风格,格调古朴。

  沿着德化县往东走,沿途的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镇区都已变成“白墙黑瓦,绿树成荫,设施配套,天蓝水清,和谐宁静”宜居宜业宜游的“绿野仙境”,成为美丽乡村的德化样板。

  “之前道路两边的房子大部分没有装修,参差不齐,风格不统一,有碍观瞻。”雷峰镇党委书记苏奕垲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雷峰镇共投入250多万元,对沿街42栋房子进行立面改造,除了外观更加美丽,平顶房改装上斜坡屋顶后,既防漏还隔热。”

  建设美丽乡村,德化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今年初以来,德化县努力做好乡村污水处理。在南埕镇,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都安装了一体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这是去年11月镇里免费为我们安装的,用起来真是方便。”南埕镇居民、72岁的陈全福告诉记者。此外,镇区还建设了2座微动力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量可达100吨,通过地下管网与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连接,从而将各家庭初次处理后的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用于农田灌溉,很好地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现在,镇里的环境越变越美,打开家门就能看风景。孩子要把我接到城里住,可我哪儿也不想去了。”陈全福老人笑呵呵地说。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小运作,而是大战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我们要高品位规划村庄,以有特色、有品位的规划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说。

  背景:德化县乡村的可喜变化,是泉州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份以来,泉州市先后出台《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争取用1至2年时间,让全市村庄环境有明显改善提升;通过5年坚持不懈推进,使泉州广大农村的面貌,有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根据这一计划,今后5年泉州将探索以宅基地转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换社会保障,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城镇转移聚集;推行农民集中居住试点,统一规划建设农民新社区,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



  治理水土,荒山披绿挂“金”



  本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俞祥波



  时间:12月25日

  地点:宁化县淮土乡孙坑村王家庄

  现场:淮土乡凤山村村民杨百香和孙坑村近百名老乡一道,用力地在王家庄山上挖穴、挖整水平沟。他们在为植树造林做准备。

  “这里种植的主要是油茶林,地势更陡峭的区域,就种马尾松,发展水保林。”在现场检查施工质量的宁化县水保办副主任张仁涛告诉记者,种植油茶,辅以鱼鳞坑、山边沟、蓄水池等措施,既护土培绿,又发展油茶产业。

  宁化开展水土治理工作的思路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发动农民积极参与,主动保护植树造林成果。为此,宁化县采取公司运作方式,把农民手中的山林流转集中到公司、大户或者合作社手中,按统一标准种植、管理。农民除了获得定量的油茶外,增产部分还按照一定比例参与分成。

  “等于说,今天村民在这些闲置的山林里开山种油茶,每一锄头下去,都是一笔‘绿色’存款,拥有林权的农户跟公司一样,日后会获得丰厚回报。”张仁涛说。以一个农户手里的5亩山林为例,根据前两年的平均产值,定出一个油茶产量基数,以后每一年,公司都要付给农户这个数量的油茶,第六年开始,增产部分农户又参与分成。如今,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淮土茶油,每公斤已卖到上百元。

  农户流转山林后,是不用再做任何投入的。相反,油茶林的管理,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民可以就近赚工资。杨百香的丈夫是驾驶员,在外跑运输,两个孩子在读书,“上个月月底开始上山打工,目前有2000多元工资,到春节前能挣6000来元。”讲起收益,杨百香满脸笑意。

  而像杨百香这样,参与植树造林、沟渠池建设等水保项目、工程的农民,在淮土乡、石壁镇等乡镇就超过4000人。

  张仁涛告诉记者,2013年宁化水土治理目标是22万亩,“十二五”期间计划治理48万余亩。根据现在的势头,这个目标还有可能提前完成。可以相信,展现在老区人民面前的,是一幅正在绘就的美丽图景。

  背景:作为我省第二大严重水土流失区,宁化县把治理工作与油茶产业发展相结合,把荒山逐渐变青山、金山,找到了一条迈向绿色经济的路子。

  今年宁化共投资1.36亿元,完成综合治理面积14.3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3万亩的110.2%。



  生态工业,留下碧水蓝天



  本报通讯员 肖咸强 庄国辉 庄子瑜



  时间:12月30日

  地点:泉港石化工业园

  现场:在刚刚试投产的人造石英石生产线上,原本还是工业固体废料的玻璃渣、废弃石材碎片,被神奇地变成一块块质地坚固、花纹精美的石英石板。整个“变身”过程耗时90分钟左右。

  这个泉港生态工业链的“新成员”,投产后预计年产45万平方米人造石英石。“人造石英石板是一种无毒无辐射、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装饰材料,欧美国家已广泛使用。由于人造石英石板既能减少矿产开采,又能消除邻近的工业废料,当地政府很欢迎,年初还帮我们争取到银行3000万元贷款授信。”本益实业公司管理人员黄泽滨说,公司计划2013年在泉港扩建生产线,建成福建规模最大的石英石生产基地。

  近年来,泉港区坚持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让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逐步构建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产业共生、稳定高效的生态工业链。

  与本益实业公司百米之隔的百川资源再生公司,通过回收废弃聚酯塑料瓶,生产环保布料。公司总经理张飞鹏算了一笔账:回收1吨废弃聚酯塑料瓶,相当于节约6吨石油资源。“我们目前每年回收约3万吨废旧塑料瓶,生产约3300万米布料,明年产值可达4亿元。“公司还独立研发出免印染技术,目前生产1吨涤纶牛津布,可节约50吨印染用水、2吨燃煤,减少二氧化硫、烟尘和炉渣等排放近400公斤,产品已取得出口欧盟的‘通行证’。”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愈发健壮的生态工业链,让泉港成为行业巨头眼中的产业“高地”。中石化集团、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中国水电、中交、国电、林德集团等世界500强、央企、跨国巨头纷纷入驻,择链而居,热电联产、工业气体、公用管廊、天然气综合利用等公用工程岛也纷纷投产或扩能。今年泉港区工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背景:作为福建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业园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致力追求“物料吃干榨尽,留下碧水蓝天”的生态工业发展目标。通过资金、项目审批、政策引导等手段,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逐步实现资源消耗最小化、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今年初以来每天大气质量均保持在二级以上,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良好。



  生态种植,富了口袋



  本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徐俐敏 魏永青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9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