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戒毒康复 有房住有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里都不愿走了

移动版    时间:2015-10-06 02:58

  在昆明市长坡镇,有这样一个社区,每月每套房租金35元左右,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每天只用工作8小时,每月还有8天休假,稳定的收入外加便宜的生活,很难想象这是戒毒人员享受的待遇,这就是“和谐家园”康复社区。在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内,设有超市、商业街、工业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康体娱乐中心等26个功能性区域,不但能进行戒毒治疗、康复指导等救助服务,还能进行心理引导、救助帮扶、就业安置等多项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康复社区的工厂内工作。

戒毒人员在“和谐家园”康复社区的工厂内工作。

  47对新人在社区喜结连理

  和谐家园管委会副主任杨丽坤曾经也是一名吸毒人员,年轻时由于不懂事,染上了毒瘾,之后强戒过多次,终于将毒瘾戒掉。随后,便在和谐家园管委会工作,一干就是7年。在社区里,杨丽坤不但找到了认同感,有了一份工作,同时还找到了老公,并在社区内成婚。

  据了解,和谐家园内有许多的家庭,这其中不乏在社区内相识、相知、相爱,最终走到一起组成的家庭,至今为止已经有47个家庭在社区中组建。

  7号宿舍楼1单元1号,便是社区内“最充满爱”的宿舍,在这间3室1厅的宿舍里,曾经有过8对新人喜结连理,至今门上仍然贴着“喜”字,房里的照片墙上,贴着十多张结婚照。杨丽坤介绍,这些在社区内组成的家庭,不少已经回到社会中,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也有个别家庭,仍然留在社区中工作、生活。

  “戒了毒还想在这巩固1年”

  昨日上午11时许,社区操场上,正在休息的社员正在下象棋。今年21岁的王俊,正在给另一名社员支招。他今天上中班,所以上午属于休息时间。每天24小时,总共分为三班,每天每人不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每月还能有8天休假,向民警报告后便能外出活动,虽然每次活动时间不能超过2天,但这已经是无比幸福的事了。

  “毒品害人啊,必须得戒,虽然我已经戒了,但还需要再巩固,我计划在这再住1年。”3年前,王俊承包了一辆挖机在工地上做工程,由于交友不慎吸食了毒品,并染上了毒瘾,之后沉迷于毒品的他,无心工作,渐渐地工程也没有了,家人也不理他了,幡然醒悟的他,知道了毒品的危害后,他自愿戒毒,至今已经在和谐家园内居住半年有余。半年的生活,王俊似乎已经习惯了这里程序化的生活,每天准时吃饭、准时睡觉、准时工作,这是在他21年的生涯中从来没有过的。说到未来,王俊自信地说,“经过这次以后,我知道什么人能交,什么人不能交,与那些人划清界限后,我继续做工程,我的挖机还在,想养活自己很容易。”

  简单便利的生活让人不愿离开

  昨日上午12时许,49岁的重庆人老余还在昆明戒毒康复管理所内的饲料厂工作着,他将小包装的饲料整合成大包,从他娴熟的手法可以看出,他已经习惯了这份工作。

  老余说,他从20多岁开始便染上了毒瘾,之后的20年中,强戒、复吸始终围绕着他,老余已经记不清进过多少次强制戒毒所,也不记得多少次复吸。“吸毒的人没人理,孤孤单单一个人,除了找吸毒的朋友,也不知道找谁,所以总是会复吸。”

  1年半前,老余来到了和谐家园,在这工作生活,这里简单的生活让老余过得很舒心,周围的同伴也不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让他丝毫没有离开这的想法。

  老余介绍,在饲料厂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有休息日,每月收入大约1500元,而社区内的房租水电费每月才40元,这样便利的条件在外面是找不到的,所以他打算继续留在这,能多留一天,就留一天。

  走出“和谐家园”后 戒毒人员复吸率仅20%

  据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民警介绍,昆明市戒毒康复管理所便是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戒毒药物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戒毒康复管理机构。戒毒所内的“和谐家园”康复社区,2011年5月由安宁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其中包括了管委会、公寓楼、超市、商业街、工业园区、技能培训中心、康体娱乐中心等26个功能性区域,主要为社会、家庭不接纳、且无就业特长、身体机能基本正常的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戒断巩固、教育转化、医疗救助、就业安置等服务帮助。

  据了解,从“和谐家园”出去的戒毒人员,复吸率大约为20%,这已经远远低于全国标准,遗憾的是,目前,这个社区住所已经饱和,很难再接收新的戒毒者。

  目前,昆明市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帮教小组835个,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人员达1400人。目前,昆明市正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有4631人。其中,社区戒毒2314人,社区康复2317人。

  就业安置

  记者探访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

  30名戒毒人员在这里成了技术骨干

  一家不大的工厂内,厂房机器声轰鸣,车间里摆着做好的悬挂式户外垃圾箱和机床外护罩,正等待装车运走。如果不是墙上写着“拒绝毒品”的字样,以及人群中身穿警服的身影,你很难想象这里与戒毒有什么关系。这个位于昆明西郊的工厂,正式的名字叫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目前已有30人在这里成功找到了工作。

  戒毒人员成了技术骨干

  小波熟练地和一位同事将一块切割好的铁板放入折弯机,很快铁板边缘出现了整齐的折痕,他们正在加工机床外护罩。

  在这个特殊的工厂,小波已经工作了接近一年,作为一名“老”员工,小波工作起来十分得心应手,由于他表现出色,他的工资已经达到了三四千元。

  小波所在的工厂—五华区莲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成立于2013年7月。当时,五华区辖区内的一家私营企业“云南科赢经贸有限公司”表示愿意支持禁毒公益事业。五华区禁毒委员会随即与其进行了合作,由企业提供培训和相关机械以及场地,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则常年派驻专业人员驻厂,共同建立了这个安置基地。

  据悉,安置基地现在可以接纳50人以上,专门面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每天都有一名管教民警在厂内对工人进行帮助,企业管理规范,运营状态良好。小波便是第一批受益者。

  部分人因身体原因难以坚持

  据驻厂民警谢芳称,自安置基地成立以来,厂内先后接待过80余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目前厂内有30人。

  虽然工厂愿意接纳所有愿意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但仍有人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离开。老何便是离开的人之一,离开的原因是多年吸食毒品已经彻底摧残了他的身体,而厂内的工作相对要繁重一些。目前他在社区禁毒专员的帮助下,在一个公司担任保洁工作。

  除了这方面的原因外,工作有一定要求也是不少人离开的原因。谢芳表示,第一个切割车间需要在电脑上绘制设计图,并用U盘将图拷到机床上依此切割,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不过厂方会对此进行培训。

  工厂绝不允许歧视戒毒人员

  “我严格要求其他工人,不许歧视他们,甚至连玩笑都不许开。”赵总称,在建设该安置基地时,他就已经考虑到了戒毒人员心理上的特殊情况,所以在基地墙上写上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以激励戒毒人员重新正常地走上社会。

  据赵总介绍,目前在安置基地工作的共有18人,但是由于吸毒,身体条件并不理想,而且文化层次低,甚至连初中毕业都没有,这局限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往往教会一人,就需要1年的时间,但是这18个戒毒人员,都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人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这4人工资每月至少3500元,而其他人也没有低于2000元的,能给这些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公司也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特写

  社区禁毒专员和戒毒者老何的故事

  在成为禁毒专员之前,李梦静对毒品的认识停留在电视上,对其危害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5年前,在国有企业下岗后,李梦静参与了五华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对社区专职禁毒人员的招聘,并成功应聘。在此后的培训中,她逐渐对毒品知识耳熟能详。

  然而,工作却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在她对确定帮扶的老何进行家访时,便吃了一个闭门羹。老何今年42岁,22年前吸毒,期间多次复吸,并因此败光家产。他与家人关系恶劣,因为备受歧视,也对人毫无信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9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