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小区顺风车能否“一路顺风”?

移动版    时间:2015-10-31 05:07

  (图/王凤龙)

  [新闻背景]在海口金坡社区亚洲豪苑小区,小区顺风车搭建起“睦邻桥”。一走进门口,就看到左侧的顺风车站牌。出行的居民,站在车牌下,招招手,路过的司机就会停车询问,如果顺路就捎到目的地,不顺路就带到附近公交站。居民说:“有时出去买菜,搭顺风车很方便,邻里之间关系也更加密切!”在海口部分小区,居民之间互相帮助的顺风车方兴未艾。

  顺风车的价值与意义

  袁锋(海南日报评论员):海口亚洲豪苑小区鼓励邻里互助搭车,设立顺风车站,这种做法有社会进步意义,不但利于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而且有助于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在新建小区的居民中,和邻居从没说过话的大有人在,这种以邻为壑、脱离所在社区的状况,其实并不正常。如何打破与邻居的那层沉默?顺风车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国外顺风车出行的现象极为普遍。在德国、新加坡,鼓励拼车出行,赶上交通高峰期,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荷兰阿姆斯特丹也推行“汽车共享”。在我们的城市,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日益严重,如何尽可能减少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顺风车大有可为。

  陈实(海南日报评论员):顺风车的新闻屡见报端,恰似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一座座由钢筋水泥凝结而成的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顺风车现象得以普及,从根上说,是源于人的内在本性,作为合群性的主体,人既有接受帮助的需要,又有帮助他人的需要,现代社会中人群之间的疏离感事实上为人们满足这种精神需要设置了障碍,而顺风车恰恰能够满足人的这一需要;从条件上说,是陌生人之间信任感的提升和契约精神的建立,也包括私家车的普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顺风车的逐渐增多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进步性。在我看来,这一现象特殊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消弭社会关系原子化所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孤独感,为都市人群在陌生社会中实现沟通、提升信任提供一个新渠道。

  饶思锐(海南日报评论员):亚洲豪苑顺风车站的建立有7年时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顺风车现象是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良俗,体现了公民之间的自助与互助精神。如报道所言,这种行为极大方便了社区邻居出行,密切了邻里间的关系,极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改变了过去对门不相识的邻里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这是海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另一方面,顺风车能够在降低居民出行成本的同时,降低汽车出行率、增加载客率,这既节约了社会资源,更降低了碳排放量,是节能环保的一大举措,极大降低了社会成本。同时,在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的今天,大力提倡顺风车行为能够有效减少汽车出行率,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而言意义深远。

  顺风车的潜在问题

  如何化解

  饶思锐:顺风车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有,甚至一些公益人士还推动设立6月6日为“顺风车日”,开展相关活动,但是顺风车相关存在问题也不容小觑。一是顺风车缺乏制度保障,难以与非法营运区别开来,容易被“非法营运”,甚至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钓鱼执法的极端案例;二是行车安全事故责任划分难,车主和乘车双方人身财产安全保障难;三是因为缺乏信任,需求和供给不能有效结合。

  要使顺风车主的善意得到最大保全,还需使其制度化,既要使顺风车和非法营运严格区分开来,又要避免黑车钻顺风车的漏洞。针对安全问题,则可购买相关保险,一些保险公司就已经推出了“顺风车安全出行保障计划”,为车主及乘车提供行车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及医疗保险;同时,一些地方车主和乘客在顺风车网络平台确定搭乘意向后会签署一份电子搭乘协议书,来明细双方权责,免除发生交通事故的后顾之忧。对于信任问题,则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对顺风车车主及乘客进行身份、车辆等信息认证。

  陈实:顺风车可能隐含着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法律问题。

  安全问题是指,由于不了解对方人品和意图,发生盗窃、抢劫、性骚扰等违法犯罪情况。化解这一问题,还是要尽量选择拼车对象,了解对方身份,至少知道对方的一项确切信息,如住址、单位或身份证号码等。

  法律问题一是搭顺风车本身是否合法的问题,二是出现事故如何划分法律责任的问题。对第一个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对“善意同乘”与“牟利搭载”作出更明确的法律界定,在此之前,搭顺风车的双方最好不要直接收受财物,这样既能防止处罚,又能避免出现事故后保险公司以违规营运为由拒赔。为避免第二个问题,最好是依据过错原则与公平性原则,事先订立合约,明确责任。

  袁锋:虽然顺风车的益处不少,但目前来看,顺风车搭载陌生人确实有风险,因此搭载小区内的邻居是现阶段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主的安全风险,又满足了车主为公益付出的愿望。

  顺风车的另一大潜在风险就是一旦出现意外事故,车主和搭车者的责任分担问题。为了保护双方的权益,事前签订一份协议,对权责进行一定的约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搭几分钟的车还要跟车主签协议,既比较麻烦也有点张不开口。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如一些地方已经在做的那样,由小区物业之类拟好长期协议,愿意参加的住户在物业处签署即可,也省得每次搭车都要走这么一个程序。顺风车既然是件好事,车主的积极性尤其需要保护,不能轻易挫伤。

  顺风车与社会互信

  饶思锐:顺风车行为应该说是一种美好的公益行为,值得推广,其中所体现的公民自助与互助精神是现代社会公民所不可或缺的精神素养,这是志愿者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乐见顺风车顺着当今时代志愿者精神潮流而发展,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

  同时,一些顺风车志愿者组织在规范、引导顺风车行为,划分顺风车主与乘车者之间责任时,所采取的实名认证、签署电子协议等措施,更是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体现,这对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独立判断力、文明礼仪和一定社会责任心的现代公民而言意义重大。

  陈实:由于顺风车现象背后隐含着复杂的关系和问题,因此,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公民自觉树立契约精神、提升法律意识的过程。

  顺风车是公民的自愿行为,就为社区等公民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对此,社区既可以积极宣传号召,又可以组织签订搭乘公约,对自愿签订公约的本社区居民生效。这样,能够为居民起好媒介桥梁作用,强化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袁锋:我们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顺风车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与陌生人或半陌生人互助、合作、建立信任的一种载体。如同顺风车这样的各种与半陌生人来往的渠道,将伴随我们进入“陌生人社会”。这其中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均一化,与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互为因果。因此,我们需要渐渐习惯顺风车,习惯与陌生人守望相助。

  在发达成熟的社会,民众都与所在社区联系较为紧密,并积极融入其中。在这一点上,现阶段的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顺风车的推行,将有助于我们找到在社区中的存在感,真切感到“我是社区的一分子”并获得乐趣。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194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