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多异小学校长在乡村坚守35年 一家三代是教师
琼海长坡镇多异小学校长杨善锐:
一家三代都是教书人
为了工作与子女分隔两地
第一代教书人杨云轩(该图为翻拍图片)
第二代教书人杨善锐
第三代教书人杨永
“宝宝,你们乖乖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周末就回家看你们哦。”适逢刚开学,琼海嘉积中学海桂学校的教师杨永和他在嘉积中学当老师的妻子刘晶像往常开学一样,不舍地将年仅2岁的双胞胎女儿托付给了父母。
离开孩子,回到校园教学生,周末才回家相聚,这不仅是杨永经历的,还是他的父亲杨善锐和爷爷杨云轩都曾经历过的。为了教书育人,杨家三代人都是与孩子从小分隔两地生活,他们的经历如此相似。据杨永介绍,杨家除了他们祖孙三代是教师,爷爷的三个妹妹和妹夫也有当教师的,算起来,杨家三代人当中共有8名教师。
9月8日,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琼海长坡镇和嘉积镇,杨家人任教的地方,听他们讲述这个教师之家的故事。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燕珍/文陈卫东/图
上了初中他才跟“教师父亲”团聚
“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在长坡镇上上学,父亲则在一所乡村学校教数学。”在杨善锐的记忆中,父亲杨云轩因为教书的缘故,平时都留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骑着自行车回家。杨善锐告诉记者,他父亲曾在嘉积中学读过高中,还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的。受家里有华侨等因素的影响,父亲不能参加高考。在文革期间,父亲在学校教书时很低调,怕说多了出错,人也很沉默。那时候学风不浓,杨云轩除了给学生上课,周末的时候还要上政治课,平时还要去修水利。而在那个年代,教师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也低,大家都喊教师“教书公”。
直到上了初中,杨善锐才到父亲任教的学校读书,一家人才得以团聚。1980年,当教研员的杨云轩从教师岗位上退休,“那时候,退休教师每个月能领的退休金只有七八十元。”杨善锐在18岁时接了父亲的班,当上了教师。
献身教育在乡村小学坚守35年
刚当教师第一年,杨善锐教的是小学四年级,那时一个班30多名学生。“环境差,经常断电,大家只好点煤油灯,教室还是瓦房的,因为太破旧只能用柱子顶着房顶继续用。”杨善锐说,当时他每个月工资是40元。不久,为了提高教师技能,他还通过函授考了琼海师范学校(现已改名为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他刚当老师时,经常用海南话给孩子们讲课,在国家推广普通话之后, 克拉克线上平台首存优惠,才开始用普通话教学。“我爸那阵子经常躲在厨房里苦练普通话,不好意思让我们看到。”儿子杨永笑着回忆。
今年53岁杨善锐虽说是长坡镇多异小学的校长,一名小学高级教师,可他却笑称“我是‘酱油’校长,什么课都教。”他曾在千秋小学、良玖小学任教过,如今在多异小学任教也有10多年了,算起来,他在乡村小学已经当了35年教师。杨善锐这么说不是没有理由的。记者注意到,在杨善锐办公桌的旁边墙壁上,就贴着杨善锐的任课表,从周一到周五,他共有13节课,除了他任教的主要科目数学课,他还要上体育、美术、思想品德等科目的课。
在采访中,杨善锐也透露了对乡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的现状的担忧,“以前还有200多名学生,今年只有80多名学生了。”因为现在农村的父母都愿意送孩子去城市读书,如今该校的学生大多是从外地来的,父母来此打工就跟着来上学。但是因为父母的打工地会更换,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在乡村小学,想留住年轻教师不容易。杨善锐说,如今他们学校里面,就有5名老师是50岁以上的,年轻老师大多因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待不长久。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更多年轻教师来学校任教,杨善锐用尽了心思。该校的年轻女教师符丹也是杨善锐多方打听找来的。“我曾经就是杨老师的学生,当时学校急需英语老师,杨老师找到我,请我去当代课老师,我也是从乡村出来的,也很感激杨老师以前对我们的教育,虽然工资不高,可我还是留下了。”符丹说。
9月8日下午2时30分,记者正赶上杨善锐上五年级的数学课。身材高大的他一站上讲台,课堂上10多名小学生立即挺直了小腰板。虽然杨善锐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可他的声音洪亮,与孩子们一问一答,把枯燥的数学讲得很生动。
“教孩子,累,并快乐着。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我们不教好他们,无法交代。”杨善锐最后感慨地道出了他坚持多年的心声。
为了工作将双胞胎女儿送回老家
其实起初儿子杨永填报高考志愿时,母亲曾表示不希望儿子报考师范院校。可父亲杨善锐的态度截然相反,“教师工作稳定,受人尊敬,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听了父亲的话,同时也受高中班主任的影响,杨永决定报考师范院校。
1983年出生的杨永,在200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应聘到嘉积中学当教师,至此,杨家已有三代人执教了。
一开始当班主任,还欠缺教学经验的杨永忙得团团转,“每天都要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早上六七点就起床,有时都忘记了吃饭,饿得胃疼。”杨永说,他最害怕的是学生闹“失踪”,有一次,一个学生不在家,也不来学校上课,他和家长几乎找遍了镇上的所有网吧,才将学生找了回来。
杨永目前在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当语文老师,负责初一2个班的语文课,一周要上14节课,还兼任该校办公室副主任。
年轻的杨永和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的父辈们不同,他对电脑十分熟悉,上学时就已经做了自己的网站。他兴趣广泛,而且十分健谈。除了教书,他还负责学校的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运行和对外宣传工作,还会给学校摄影社团的学生上摄影课。
杨永的妻子刘晶也是一名老师。刚开学,夫妻俩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家好久没买菜了,都是在外面吃。”杨永说,只要上课了,他和妻子就很少联系,直到中午放学了才联系,回家休息一会儿又要赶去学校了。
在有了双胞胎女儿后,杨永和妻子都分不开身。杨永只好请了一个保姆和母亲一起照顾孩子,并狠心将孩子送到爷爷家。“周末有空才回去看孩子,没空的话只能下周了,每次孩子在电话里叫着爸爸妈妈,我们都很难受。可为了教育事业,我们也没办法。”
兢兢业业的付出换来了认可。2014-2015年度,杨永被评为该校的“优秀教师”,“这是第一次获得这个荣誉,我真是很开心。”杨永笑着说。
- 首届天津·汉沽草莓文化节启动 推动乡村振兴数字化发(2023-12-29)
- 全面展示竹产业发展成果 首届中国(武夷山)竹业博览(2023-12-29)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进入二审 充分保障农村集体经(2023-12-29)
- 全国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在黑龙江大庆召开(2023-12-29)
- 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结会在北京召开(2023-12-29)